APP下载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2020-06-11杨其锋李培豪黄铭图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优良率皮瓣外伤

杨其锋,李培豪,黄铭图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三病区,广西防城港 538021

临床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拟定治疗方案期间,如果患者表现出的组织缺损程度较轻,则主要拟定传统植皮手术方案展开治疗;但是如果患者表现出的组织缺损程度较大,则主要拟定皮瓣修复手术方案展开治疗[1-2]。该次研究将选择该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并应用可行性,以利于手外伤软组织患者的早期转归,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修复治疗方案;参照组(46 例):男 31例,女 15 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21~69 岁,平均年龄为(41.69±5.59)岁;患者受伤到就诊时间分布范围为 2 h~13 d,平均时间为(5.69±1.35)d;实验组(46 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41.75±5.62)岁;患者受伤到就诊时间分布范围为 3 h~15 d,平均时间为(5.75±1.39)d。纳入标准:①患者致伤原因主要集中于机器压轧伤、刀切伤以及电锯伤等方面;②知情同意书签署;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表现为清晰意识缺乏;②呈现出的依从性较差。观察对比两组手外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伤到就诊时间,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分组并应用修复方案治疗期间,参照组:拟定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展开;在准备实施手术前,积极完成清创消毒工作,了解患者具体的手外伤位置以及合并症情况,完成麻醉操作后,如系列组织未被污染并且存在生机,则需要将其进行保留;如果组织表现出显著变性坏死现象,则需要对清除彻底性做出保证;于临床完成清创操作后,需要对患者利用过氧化氢以及氯化钠溶液(0.9%)展开多次清洗。完成后,于患者胸膜位置对应设定具体的皮瓣大小,期间,对于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需要进行严格参考。临床拟定臂丛组织麻醉方案对患者进行手术配合,完成后依次展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操作,于患者深筋膜浅层位置,将皮瓣合理撕起,期间保证动作轻柔,之后认真修剪对应的皮下组织,尽可能保留患者蒂部皮下组织,手术后,针对患肢利用胶布进行固定,并且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积极做好血管肌肉收缩痉挛预防措施。手术后1d,要求患者对手部关节进行适量运动;实验组:拟定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展开:术前采用同参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相同操作;对患者完成清创操作后,拟定臂丛阻滞麻醉方案给予配合,通过对患者穿支位置认真观察,对应

认真设计皮瓣并合理调整皮瓣边缘。针对同患者血管干保持1 cm距离的脂肪小叶(一层),对其展开暴露处理,完成后将其钝性取出,充分暴露患者的穿支血管。完成后,完成纵行切口制作,针对患者深筋膜下小血管,于其血管根部合理提起。依据常规,针对肌肉穿支皮瓣进行切除处理,对于皮瓣边缘保持轻柔动作切开,期间主要将筋膜层上血管支方向作为皮瓣中心,合理提起皮瓣后展开游离操作。手术后采用同参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相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治疗优良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手术不良反应(皮瓣边缘坏死、皮瓣严重肿胀、皮瓣感染)发生率。

1.4 修复疗效判断标准

优:治疗后患者的手外形、功能以及皮瓣均转为正常;良:治疗后患者的手外形、功能以及皮瓣均获得显著改善;可:治疗后患者的手外形、功能以及皮瓣均获得改善;差:治疗后患者的手外形、功能以及皮瓣均无改善[3]。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展开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修复治疗优良率、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治疗优良率对比

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优良率(95.65%)高于参照组(73.91%)(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优良率临床对比[n(%)]Table 1 Clinical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repair an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 of hand trauma between two groups[n(%)]

2.2 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对比

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短于参照组,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临床对比[(),d]Table 2 Clinical comparis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application time,healing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trauma[(),d]

表2 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临床对比[(),d]Table 2 Clinical comparis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application time,healing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trauma[(),d]

组别 抗菌药物应用时长 愈合时长 住院时长实验组(n=46)参照组(n=46)t值P值5.79±1.25 11.13±1.79 16.589 0.000 5.13±1.52 16.25±2.39 26.627 0.000 5.69±1.03 19.39±4.03 22.338 0.000

2.3 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2.17%)低于参照组(19.57%)(P<0.05),见表 3。

3 讨论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属于临床出现概率较为显著现象之一,其诱因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中绞轧伤、器压轧伤、电锯伤以及刀切伤等方面。致伤后,如未采取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会使得患者手部相关功能与外形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拟定方案治疗期间,以手术方案的运用较为普遍,并且手术疗效对患者手部外观与功能恢复程度会产生直接影响。针对手部浅表皮性缺损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期间,可以直接选择植皮修复方法展开对应治疗,但是如果呈现出严重缺损程度,或者对患者肌腱与骨骼等位置造成损伤,则单纯选择植皮修复方法治疗后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对于治疗需求无法充分满足。

临床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在拟定治疗方案期间,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有效应用,即使可以获得对应修复效果,但是皮瓣边缘坏死等系列并发症发生率较为显著,无法获得理想整体恢复效果[4-6]。在此种情形下,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手术感觉功能恢复可以显著促进,并且能够将手术安全性以及术后美观性充分加强,进而获得理想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7-9]。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优良率(95.65%)高于参照组(73.91%)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短于参照组明显,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明显,同李振科等[10]在《穿支皮瓣术、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研究结论,此文中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4.11%高于对照组76.47%尤为明显,进一步说明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方案拟定并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于临床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后,利于修复治疗优良率提升、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缩短,愈合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的缩短,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最终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早期转归。

猜你喜欢

优良率皮瓣外伤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