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06-11李国俊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置换术

李国俊

盱眙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盱眙 2117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1]。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和优缺点也有所差异[2~5]。该文主要对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该院近3年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换术治疗,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年龄在60~78岁,平均年龄(67.4±2.1)岁,其中有14例男性和16例女性,车祸致伤患者9例,跌倒致伤患者11例,其他因素致伤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 62~78 岁,平均年龄(66.4±2.7)岁,其中有11例男性和19例女性,车祸致伤患者10例,跌倒致伤患者12例,其他因素致伤患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股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年龄不低于60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沟通交流的患者;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前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相关性治疗,维持患者体征,确保符合手术条件。术前30 min开始麻醉操作,给予全麻,指导患者取俯卧位,骨折位置保持在上部,将髋关节屈伸45°左右,并于此处逐层切开患者皮肤,显露关节囊,实施组织分离后,取出股骨头,在距离股骨小粗隆上1~2 cm位置采取常规截骨,显露患者髓腔使用髓腔锉打磨,选择适合的假体炳,以骨水泥进行固定,彻底复位后以钢丝进行固定,而后安装假体双极头。

实验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术前30 min开始麻醉操作,给予全麻,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牵引手术床上进行操作,牵引复位骨折处,并进行X引导观察患者骨折的复位效果,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和阔筋膜张肌,置入导针并扩大髓腔,使用髓内钉固定骨折处,旋入螺纹导针和刀片,而后将2枚髓内钉置入骨折远端,在此确认固定情况后,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与常规抗感染治疗,适时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来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分析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9.8±8.7)min,术中出血量为(137.4±38.5)mL,术后恢复时间为(14.9±3.7)d,其中手术时间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术后恢复时间(d)对照组(n=30)实验组(n=30)t值 P值49.8±8.7 52.9±11.4 1.184>0.05 137.4±38.5 328.4±37.5 19.465<0.05 14.9±3.7 7.2±1.1 10.926<0.05

2.2 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Harri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Harri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points]

组别 术后1个月 术后2个月 术后3个月实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 P值67.9±5.9 70.1±6.4 1.384>0.05 75.4±3.9 75.5±4.7 0.090>0.05 84.9±5.5 82.7±4.2 1.741>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例),与对照组的 10.00%(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老年患者的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老年患者本身耐受力较差,往往又合并多种疾病,无论是躯体代谢还是生长愈合能力都较差,因此,高龄患者的骨折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6-7]。

该文对比了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从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9.8±8.7)min,术中出血量为(137.4±38.5)mL,术后恢复时间为(14.9±3.7)d,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9±11.4)min,术中出血量为(328.4±37.5)mL,术后恢复时间为(7.2±1.1)d,其中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式所用时间相当,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量更少,而PFNA的术后恢复更快。可见二者在手术操作上存在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导致较大的手术创伤,因此其术后恢复比较慢,而PFNA手术切开范围广,因而其术中出血量较多[8]。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67.9±5.9)分,术后 2个月Harris评分为(75.4±3.9)分,术后 3个月Harris评分为(84.9±5.5)分,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数据提示: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相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利用人工关节置换骨折关节,PFNA则可以在X线引导下有效复位骨折,内固定措施可以保障固定良好,因此,二者均可以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9]。林子涛等[9]则指出“PFNA内固定治疗下,患者Haiirs评分在术后1~3个月内评分均在80分以上,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病例数选取和患者个体差异。

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来看,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例),与对照组的10.00%(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较少。徐风瑞等[10]则在其研究结果中提出: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下的1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认为PFNA内固定所造成的创伤更小,出血量少,因此术后出现感染、血管并发症的几率更低。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的观点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大量的临床研究来看,PFNA内固定并发症少,但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恢复患者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但二者在手术操作上存在差异,实际应用中可依据患者需求选择。

猜你喜欢

股骨头股骨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