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分析

2020-06-11薛敏郝琳娜刘佳凤徐颖潘海庭韦千秋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薛敏,郝琳娜,刘佳凤,徐颖,潘海庭,韦千秋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原因多是由于患者长期接触紫外线、粉尘、风沙,对见于户外劳动者,目前医学界对翼状胬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各种传统手术,最常使用的传统手术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该手术优势明显,具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同时还可以使用丝裂霉素、环孢素A、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使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时会有缝合线,该缝合线还会出现疼痛、有异物感等不适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1]。该次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分布为46~66岁,平均年龄为(54.39±5.86)岁。对照组患者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分布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4.12±5.71)岁。文中56例患者均知情并同意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且该次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实验方法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是由1名主治医师进行手术,在手术前2 d对患者使用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消毒,并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和多卡因0.5 mL进行麻醉[3]。手术在距角巩膜缘5 mm处做切口,将结膜下胬肉组织分离至泪阜,然后将下胬肉头部撕拨。随后缝合固定结膜瓣于浅层巩膜,缝合时约8~10针。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使用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将进行涂抹,同时在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使用4次/d。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1周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不佩戴角膜绷带镜[4]。

1.3 观察指标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记录[5]。

使用荧光素钠染色法评估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进行对比记录[6]。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 2 h、1 d、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比较

通过该次实验可得,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组别 手术后2 h 手术后1 d 手术后1周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 P值3.97±1.21 5.71±1.34 5.100<0.01 3.01±0.98 4.52±1.39 4.698<0.01 1.70±0.71 2.37±0.72 3.506<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评分比较

通过该次实验可得,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 d、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epithelial healing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epithelial healing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2 h,1 d,and 1 week after surgery[(),points]

组别 手术后2 h 手术后1 d 手术后1周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4.57±1.51 4.51±4.59 0.066>0.05 3.07±1.21 4.36±1.52 3.514<0.01 0.47±0.20 0.91±0.37 5.536<0.01

3 讨论

通常手术后使用的是水凝胶镜片,该水凝胶镜片的特点为透氧性较低,同时容易与各种杂质融合,在该次实验中中使用的是硅水凝材料的角膜绷带镜,该角膜绷带镜具有较高的透氧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融合杂质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7]。

通过该次实验可得,观察组手术后2 h、手术后1 d、手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评分分别为(3.97±1.21)分、(3.01±0.98)分、(1.70±0.71)分;对照组手术后2 h、手术后1 d、手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分别为(5.71±1.34)分、(4.52±1.39)分、(2.37±0.72)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 h、1 d、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2 h、手术后1 d、手术后1周的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评分分别为 (4.57±1.51) 分、(3.07±1.21) 分、(0.47±0.20)分;对照组手术后 2 h、手术后 1 d、手术后 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分别为(4.51±4.59)分、(4.36±1.52)分、(0.91±0.37)分。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 d、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该结果与沈秋等人[8]的发表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沈秋等的研究结果为A组术后 2 h、1 d和 1周的 VAS评分分别为(4.05±1.23)分、(3.03±1.75)分、(1.75±0.73)分;B 组术后 2 h、1 d 和 1 周的VAS 评分分别为 (5.85±1.25) 分、(4.62±1.32) 分、(2.28±0.68)分。A组(佩戴角膜绷带镜组)术后 2 h、1 d和1周的VAS评分与 B组(不佩戴角膜绷带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 2 h、1 d和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分别为 (4.52±1.58) 分、(3.12±1.25) 分、(0.49±0.21)分;B组术后2 h、1 d和1周的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分别为(4.56±1.60)分、(4.27±1.51)分、(0.89±0.36)分;A 组术后2 h的角膜上皮愈合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1 d和1周时角膜上皮愈合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手后患者佩戴角膜绷带镜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角膜上皮的愈合效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被“夸张”的眼病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