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旋转复位术后中医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

2020-06-11张娟杜红根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优良率椎间盘腰椎

张娟 杜红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发病率为1%~2%[1]。近年来,由于生活及工作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90%的椎间盘病变发生在L4~5、L5~S1椎间盘,当LDH 引起神经损伤或日常活动受限时,手术治疗成为神经减压及稳定受累椎体的最终手段。LDH 住院患者以中青年为主[2]。大部分患者一般通过数个月的保守治疗即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其中,脊柱旋转复位手法治疗LDH 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易接受。结合中医护理管理,使疗效更加确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100 例,男59 例,女41 例;年龄36~58岁(43.7±4.6 岁)。病程7d~1.5 年。受累椎间盘共129 个:L1~L219 个,L2~L320 个,L3~L421 个,L4-L532 个,L5~S137个。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纳入标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腰背痛及双下肢麻木、放射痛等表现;无法工作,决定入院行保守治疗;MRI或CT 明确诊断,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棘突位置偏左或偏右、患椎棘上韧带条索样剥离且增厚、压痛明显;患者自愿参与,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神经损伤渐进性加重、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马尾综合征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LDH 患者均由同一位主任医师运用旋转复位术进行治疗,隔日1 次。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中医护理路径管理模式。

1.2 护理方法 (1)实施:成立LDH 中医护理路径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主治医生、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及管床责任护士组成,通过统一培训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由科护士长担任组长,监督并指导护理工作的执行。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后即告知路径管理相关内容,取得患者同意并加以配合,使各项护理内容均落实到位,以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2)内容:第一时间段(入院~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入院指导,介绍主管医师、医院环境及病房各项配套设施。讲解LDH 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期效果等内容,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行必要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提前告知术前不可摄入过多食物,宜接近自然状态下进行旋转复位术治疗。第二时间段(术中):术中根据术者要求采取相应体位,嘱患者放松身体。若疼痛明显,无法忍受,可予以肌注止痛针剂。第三时间段(术后~出院):术后遵医嘱用药,调畅情志,指导饮食。指导患者翻身及功能锻炼,并结合中医辅助治疗,待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后即可出院,进行必要的出院指导。功能锻炼包括:床上踢腿运动(100 次,3 次/d)、飞燕式等腰背肌锻炼(20 次,3次/d)等。中医辅助治疗共4 项: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针灸、红外线治疗、艾盐包穴位贴敷(艾叶,当归,羌活,独活,红花)。各项中医辅助治疗均为1 次/d。

1.3 评价 两组患者旋转复位术后1 周进行护理疗效评价,评价方法[3]包括:(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腰腿痛VSA 评分、直腿抬高(度数)、下肢放射痛(例数);(2)记录腰椎JOA 评分,通过改善率计算优良率(优≥75%,良50%~74%,中25%~49%,差0%~24%)。改善率=(治疗后-治疗前)/(满分-治疗前)×10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腰腿痛VSA 评分、直腿抬高、下肢放射痛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n 腰腿痛VSA评分(分) 直腿抬高(°) 下肢放射痛(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8.6±1.2 2.1±0.5 40±3.5 85±5.8 40 5对照组 50 8.5±1.1 3.7±0.8 40±3.5 65±7.5 39 11 t/χ2值 2.912 3.315 3.972 P值 0.003 0.000 0.04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 评分及改善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改善率及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评分及改善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评分及改善率情况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改善率(%) 优良率(%)观察组 50 10.11±3.02 28.64±3.12 86.74±5.98 96对照组 50 9.59±2.78 21.97±3.23 72.69±7.42 82 t/χ2值 3.410 3.855 P值 0.000 0.047

3 讨论

遗传因素、吸烟、机体老化(>30 岁)、自身免疫及代谢紊乱(如糖尿病)、应力破坏等为椎间盘变性的重要病因,最终导致LDH 的发生。LDH 患者腰背痛及下肢麻木表现的出现不仅是神经压迫,周围肌肉及脊柱力学的紊乱也是重要因素[4]。因此,LDH 患者的治疗需要缓解椎间盘压力、消除神经根刺激,并纠正肌肉神经功能紊乱,恢复脊柱内外平衡[5]。以传统中医推拿手法为根据,在“骨错缝”病机理论基础上,以“纠正骨错缝,恢复脊平衡”为原则,通过旋转复位术治疗LDH 患者,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通过比较定点旋转法、侧卧斜扳法、仰卧旋转法三种临床常用脊柱正骨手法,发现疗效相近,均适用于治疗LDH 患者[6]。

护理路径管理是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能力、加强病房管理、增加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过程中的针对性及顺序性,“精简程序,不减质量”,使护理效率更高、护理效果更好[7-8]。护理质量管理中路径式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护理管理目标的实现,使时间及方法管理更规范具体。医院或科室管理人员通过路径管理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查找原因、及时解决。使医院管理层面更方便控制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9-10]。

护理细节及个性化管理是将护理工作做细、做准、做精的重要方法,并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设定合理的护理目标,从不同护理细节着手,给予患者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此外,将护理工作往院外延伸,重视患者院外治疗及护理,加强随访。

LDH 中医常诊断为“痹证”、“ 腰痛”,皆由风、寒、湿邪等外因,肝肾亏虚等内因、以及跌扑闪挫等不内外因导致。气滞血瘀及肝肾不足为两大主要证候,治疗分别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为主。本资料通过局部治疗及远部治疗,采用药物及针刺相结合,具有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行气活血的作用。从不同角度解决神经根受压带来的无菌性炎症、粘连、水肿等问题,使LDH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1]。其中艾叶入肝脾肾三经,通过灸火的温煦作用、粗盐的渗透作用,使之直达肝脾肾三经,起到补益肝肾、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合并有胃脘痛、恶心、呕吐、纳呆、腹胀、便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

本资料显示,采用中医护理路径的患者腰腿痛VSA 评分、直腿抬高、下肢放射痛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腰椎JOA 评分,其改善率及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中医护理路径管理明显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在加快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增加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意义重大。对于LDH 患者旋转复位术后的康复具有促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椎间盘腰椎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半躺姿势最伤腰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