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对湿热内蕴型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11董殿超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炎灌肠放射性

董殿超

放射性肠炎(RE)是腹部恶性肿瘤经过放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有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或宫颈癌等病史。RE 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隐痛、腹泻、血便、黏液便,直肠累及者可有里急后重,长期大便出血可能出现低热、贫血等。RE 常见病理变化表现为早期肠黏膜细胞正常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肠壁小血管阻塞,导致肠壁缺血、水肿和黏膜受损;晚期肠壁纤维化,导致肠管狭窄或溃疡,甚至肠梗阻等[1]。作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西药物治疗放射性直肠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本院RE患者46 例,中医分型为湿热内蕴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医湿热内蕴证诊断标准[2]:症状表现:腹痛、腹泻、便血或泄下红白相兼等,舌红,苔厚腻,脉弦滑等。(2)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西医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且均有下腹部肿瘤放疗史,肠道累计吸收剂量≥40Gy,肠道放射性损伤发生在90d 内。具有不同程度大便性状改变,如腹泻、便血或黏液便等。电子结肠镜下显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有分泌物或局部出血等。排除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排除恶性肿瘤复发或转移;心、肺、肾等严重功能障碍;严重传染病或精神疾病;对治疗药物过敏;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在观察期间未按要求规范接受治疗者。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23 例,其中男9 例,女14 例;年龄27~67 岁,平均年龄(53.4±9.6)岁。对照组23 例,男8 例,女15 例;年龄29~68 岁,平均(52.9±8.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方药组成:葛根12g,黄芩12g,黄连6g,炙甘草6g,紫草12g,马齿苋9g。所有中药饮片均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煎药方法:统一采用医院煎药机煎煮,每剂煎成2 袋,100ml/袋,早晚口服。灌肠西药具体组成为: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6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mg、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 万U 按1 ∶1 ∶1 加入生理盐水(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100ml 配伍而成,每日晨起、便后及晚餐前各灌肠1 次。治疗2 周。(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针灸辨证配穴为主穴取:天枢、关元、上巨虚、足三里、脾俞、胃俞等。随证加减:腹部隐痛持续者,可加梁丘。针法:①平补平泻法:天枢直刺约0.9 寸,可有明显酸胀感,并逐渐延伸至同一侧中下腹部;②“烧山火、透天凉”法:上巨虚进针约1.5 寸,针刺附近酸胀感明显,沿足阳明胃经扩散,向上可至膝,向下至足;③提插补泻法:足三里进针约1.5 寸,酸胀感也是沿足阳明胃经扩散;④提插捻转法:脾俞和胃俞沿脊柱斜刺,进针约1.5 寸。针刺得气,连续治疗,各穴行针约5min,针刺结束后隔姜灸天枢和足三里,艾灸时间约20min[4]。治疗2 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疗效标准:显效:腹痛、便血及里急后重感均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约1~2次/d;有效:腹痛、便血及里急后重感均有改善,大便次数减少,约3~4 次/d;无效:腹痛、便血及里急后重感均无明显好转,大便次数仍较多,≥5 次/d。(2)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TNF-α 水平进行检测,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试剂盒由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 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TNF-α水平比较[ng/L,(±s)]

表2 两组TNF-α水平比较[ng/L,(±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23 131.88±18.57 14.15±4.68 28.99 <0.01对照组 23 134.44±15.97 35.71±6.659 24.56 <0.01 t值 -0.501 -12.714 P值 0.619 <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多由腹部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引起,多在放射治疗后出现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是放射线对肠道黏膜屏障和相关功能的破坏,肠道致病菌或其内毒素侵犯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感染性损害。随着腹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高,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逐渐升高[5]。由于放射性直肠炎有治疗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会影响肿瘤患者手术后放射治疗的进行,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

放射性直肠炎尚无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案,对于疗效的判定也无客观统一的标准,目前治疗主要是肠黏膜保护或修复药、肠内及肠外营养药、调节肠道菌群药、抗生素、止血药、止泻药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西医外治有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李明珠等[6]研究口服清热燥湿、健脾涩肠类中草药汤剂配合美洲大蠊研末灌肠对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使用黄连素片联合思密达口服配合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灌肠,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放射性肠炎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1.43%,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KPS 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在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陆清昀[7]观察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纯中药治疗组43 例患者放疗后卡氏评分(KPS)>80 分明显高于41 例单纯西药治疗组,表明纯中药口服加灌肠能够有效防治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减轻放射线的损伤,降低肠道毒副反应[8]。

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 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提示针灸联合药物的综合治疗对放射性直肠炎具有更确切的疗效。

猜你喜欢

肠炎灌肠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