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贵州省高职院校茶学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06-11

耕作与栽培 2020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贵州省校企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阳 550025)

贵州是我国目前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据统计,目前贵州省茶园面积约47万hm2亩(其中投产面积约40万hm2),已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随着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影响下,众多院校也陆续开设茶学专业,为省内外茶产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其中高职院校正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对贵州省内高职院校茶学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预测未来趋势,旨在能够通过总结现状问题,提出若干有效措施,推动贵州省茶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茶专业人才。

1 贵州省高职院校茶学专业现状

1.1 开设茶学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及招生情况

截止2019年,贵州省内共有8所高职院校开设茶学专业,其中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均开设2个专业:茶艺与茶叶营销、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仅开设1个专业: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此外,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在2018年开设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但在2019年未对该专业进行招生,2019年增设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较2018年,全省开设茶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增加1所(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减少3所(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就招生情况而言,2019年8所高职院校共计招生945人,其中,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是2019年新开设茶学专业,其余7所高职院校2019年招生数较2018年招生数均有上涨,如表1所示。

1.2 贵州省茶学专业具有发展优势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核心,能否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是高职院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早在201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茶产业提升3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贵州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把贵州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又出台《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2019年贵州茶叶产量40.1万t、产值451.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7%、14.5%,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茶产业已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支撑力量[1]。由此可见,在贵州茶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对茶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茶学专业的办学优势也日益明显,加大茶学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扩大茶学专业招生数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2 当前贵州省高职院校茶学专业存在的不足

2.1 茶学专业宣传力度欠缺

有调查显示,各类茶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在解决人才紧缺的途径选择中,有48.28%的企业会选择“招收高职学历的学生,有专业技能最好”[2]。但目前高职院校茶学专业的实际入学率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各高职院校对茶学专业宣传力度欠缺,导致人们对茶学专业的不了解。大多数人认为茶学专业是个十分狭窄的专业,通俗讲就是“学泡茶”,然而实际上茶学专业还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审评、茶文化、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丰富知识内容。

表1 2018—2019年高职院校茶学专业招生计划

注:数据来源:根据贵州省2018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下)、贵州省2019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下)综合整理。

2.2 茶学专业培养缺乏地域特色

贵州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3],拥有多种珍稀古茶树品种,同时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饮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了许多极富有民族特色的茶礼和茶俗。然而高职院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中,并未融入资源丰富多彩、茶文化底蕴深厚的贵州茶文化,未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贵州省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内涵,从而使茶学专业培养缺乏地域特色和魅力。

2.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茶学专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与产业联系密切的专业,因此校企合作是最佳的人才培养方式。目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大多数院校仍未能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4],仍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没有真正把企业实践融合到教学中,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匹配,造成学生就业率不高、茶企缺乏高级人才,对行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3 贵州省高职院校茶学专业发展趋势

3.1 加大茶学专业宣传推广力度

茶学专业是以茶为依托与对象,覆盖茶树生物技术及资源利用、茶叶化学与功能成分开发、制茶工程与品质鉴定、茶产业文化与经济等多个方向。高职院校应采取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举办茶事活动、传播茶文化等方式,积极宣传茶学专业内涵、茶学专业毕业前景,改变传统观念,扩大茶学专业招生规模,提高实际入学率。

3.2 突出茶学专业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地区性,在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中加入贵州茶文化相关知识,如晴隆县茶籽化石、务川万株野生茶树等贵州独特的茶树原生地文化;苗族鼎罐茶、擂茶等独特的民族茶文化;黔北婚礼中的“放信茶”、务川家有喜事时的“讨茶”等独特的民间民俗茶文化;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立在云雾镇鸟王村关口寨的贡茶碑、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的教授学者创作的《湄江吟社》150多首茶诗[3]等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茶文化作品,掌握贵州独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增强贵州省高职院校茶学专业的办学特色与魅力。

3.3 加快创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主要目的是帮助在校学生有效结合企业实践,有利于学校与企业设备、技术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人才的实效性,最大程度确保人才培养水平。加快推进订单、勤工结合、教学试用、产教结合、合作运营培训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实现教学、实习、就业的无缝衔接。同时利用校企合作,调查分析未来人才发展方向,进一步调节专业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手段,促进高职院校茶学专业可持续发展。

4 小 结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贵州省高职院校的茶学专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院校要抓住贵州茶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结合贵州独特茶文化,积极创新改革,为推动贵州省茶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茶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茶文化贵州省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