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易筋九宫推拿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2020-06-11王伟邵艳霞陆晓芳王蕊喻琳张玉旋杨俊黄宏兴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九宫九宫格腹部

王伟 邵艳霞 陆晓芳 王蕊 喻琳 张玉旋 杨俊 黄宏兴

在研究易筋归一四大理论体系(易筋归一道法自然理论体系、易筋序列全息力网结构体系、易筋归一序贯疗法评价体系、易筋归一序贯疗法实践体系)的过程中,发现腹部易筋九宫推拿防治颈肩腰腿痛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 理论

腹部易筋九宫推拿以易筋序列全息力网结构体系(图1)[1]为基础,强调腹部九宫力网布阵,结合人体核心结构的组织基础,为腹部易筋归一序贯疗法防治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1 九宫力网布阵 九宫力网布阵用于河车路码头和车站定位,便于气血储存转运。码头车站的存在形式及相互联系,决定着物质信息转运,用力网来表示,力网平衡则转运通畅(有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力网失衡则转运受阻(无序),气机不畅,百病从生。

九宫力网布阵源于洛书“戴九履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图2)”。洛书九宫数理蕴藏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宇宙全息律”等哲学观点。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人体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即从局部可窥测整体的病变,对九宫力网布阵来说,一宫(网)代表九宫(网)的信息,而一宫(网)中还有九宫(网),生生不息。

图1 易筋序列全息力网结构体系(河车、八虚、九锁、九宫)示意图

图2 九宫格

1.2 人体核心布阵 人体核心是以腰骶臀腿腹为基础的近似桶状力网结构,其上以隔肌为顶,其下以盆隔肌为底,其前壁、侧壁(左右)以腹肌为主,而其后壁则以脊柱、竖脊肌及椎旁肌为主。运用九宫力网理论来认识人体核心,可为易筋九宫推拿提供理论支持,即腹部河车九宫布阵(表1)、腹部解剖九宫布阵(表2)。

表1 腹部河车九宫布阵

表2 腹部解剖九宫布阵

2 临床应用

2.1 病案1 女,84岁。主诉:撞伤致右胁胀痛,活动不便6 d。病史:自诉6 d前坐高铁不慎撞伤,近日来右胁胀痛,咳嗽加重,靠他人扶持才能起身和睡下,日常坐轮椅活动,睡眠欠佳,饮食一般,大便1次/2 d。糖尿病史40余年,现注射胰岛素可控制;右髋关节置换术15年,日常扶拐生活可自理;无高血压病史及冠心病史。查体:活动不便,右胁(九宫格2)触痛(+++),易筋五级图(图3)评估为1。诊断:岔气(急性胸肋痛)。治疗:易筋网针治疗(2次)、易筋九宫推拿(7次),治疗经过(表3~4)。

易筋九宫推拿,痛点为九宫格2(右侧腹外斜肌起点),按揉4(右病左取)、6(上病下取)、8(交叉取穴),拿捏357,弹拨951(弓弦力网),约10 min。

易筋网针治疗,痛点为九宫格2,取九宫格7、5;浮针平刺,针尖指向2;平刺后局部扫散并配合锁住摇摆[2]运动约10 min后出针。

图3 易筋五级图

表3 病案1治疗经过

表4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评价体系(图2~3)

2.2 病案2 女,36岁。自诉:颈部不适伴活动受限2 d。病史:自诉2 d前起床后出现颈肩背不适,伴活动受限。局部用活络油效果不明显,伴症状加重。查体:颈部活动前屈、右转受限(+++),双侧肩胛上角压痛(++),右侧项平面压痛(++),胸骨柄上端凹陷压痛(++);易筋五级图评估为1。诊断:落枕。治疗:易筋九宫推拿(腹部,表5)患者体位:平卧于床并枕于易筋牵引枕上。治疗过程中配合头部于易筋牵引枕上的锁住摇摆运动,共治疗约10 min。疗效:治疗后,颈部活动无受限,前屈、右转受限(-),双侧肩胛上角压痛(-),右侧项平面压痛(-),胸骨柄上端凹陷压痛(-),自诉治疗前腰有不适,现亦无不适;易筋五级图评估为9。

表5 易筋九宫推拿(腹部)

3 讨论

躯体四肢疾病通过背部按摩调畅督脉解决,而内伤杂病主要通过腹部按摩调理任脉。脏腑推拿疗法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指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以腹部区域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机能失调导致的内科[3-6]、妇科[7-8]及儿科[9-10]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临床上,我们通过腹部按摩治疗躯体四肢疾病也取得满意疗效,其发病机制是“以痉致痛”(肌肉筋膜短缩紧张,河车路或力网扭曲),治疗方法是“以痉治痛”(肌肉筋膜伸展柔软,河车路或力网伸展)[11],治疗原则是“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矫正核心平衡,恢复力网稳态),强调上证下取,下证上取;左证右治,右证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12]。

人体核心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观点基本相似,大量研究认为是由“腰椎-骨盆-髋关节”构成的整体结构,其形状类似盒子或者圆柱体或汽缸。临床上,我们在研究骨伤科杂病的时候将核心分为主要核心区域(腰骶臀腿腹)、次要核心区域(头颈肩背胸)、辅助核心区域(四肢关节),其中矫正主要核心区域力网失衡是防治颈肩腰腿痛及训练伤的重点。

核心肌肉对稳定脊柱和骨盆起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是所有全身运动动作的中心[13-14],而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其构成近似桶状结构的力网,通过其可调节腹内压,从而矫正因力网失衡所引起的系列症状。腹内压是由膈肌、盆底肌和腹横肌调节的,通过调节腹肌,可直接或间接调节腹内压,矫正力网失衡,有助于腰椎的卸载和稳定[15],从而改善脊柱的稳定性,缓解因核心稳定性异常引起的躯干四肢疾病。核心稳定性在神经、肌肉、骨骼和呼吸的协同作用下,控制脊柱和骨盆的稳定姿态,使人体核心区(部位) 保持中立位的稳定状态;它为运动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在运动链上的传递创造条件,将不同关节肌群的收缩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使整体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强调的力网稳态(力网结构的最优化状态,从力学角度来说,就是结构合力为零的状态)。

临床上我们将腹部进行九宫布阵,并针对性的进行点、线、面、体、网易筋推拿。从全息角度理解力网交换传递信息能力,生物体内任意局部(力网)代表着整体(力网)的所有信息,任意单一力网结构都代表着整体力网结构的所有信息,我们可以从单一力网结构来防治单一和/或整体力网结构的疾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调腹部(腰骶臀腿腹) 力网平衡来恢复全身和/或局部(头颈肩背胸)的力网稳态。相对传统的顺逆时针推拿,腹部易筋九宫推拿更系统,更精准,从力网平衡角度出发,矫正因核心稳定性失衡引起的系列疾病。

临床上便秘常用顺时针腹部推拿,而肥胖逆顺结合,而我们应用九宫布阵推拿,不强调顺时针或逆时针,强调的是恢复力网稳态。病案1表现为通过小局部(腹部)调大局部(腰骶臀腿腹)的问题,症状为以九宫格2为中心的力网扭曲(疼痛或不适),四指或手掌按揉点4、8、6通过四隅主要调点平衡;拿捏357、弹拨951通过四正主要调线平衡;治疗过程中通过力网作用还体现了面、体、网平衡,达到矫正力网失衡的作用,恢复力网稳态,从而缓解相关症状。病案2表现为通过小局部(腹部)调大局部(腰骶臀腿腹及头颈肩背胸)的问题,症状为头颈肩背胸为主的力网扭曲(疼痛或不适),治疗先通过腹部推拿(点揉四正四隅、弹拿横坚斜线)恢复腰骶臀腿腹(主要核心区域)力网伸展,再通过主要核心区域的信息传递恢复次要核心区域(头颈肩背胸)的力网稳态,至于其信息传递途径,则通过力网来实现。

腹部易筋九宫推拿是在研究易筋归一序贯疗法实践体系过程中,融合人体核心结构组织基础上,经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因单位工作性质的关系,个案偏少,仅以此论文供大家参考,相关防治疾病种类、作用及机理有等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九宫九宫格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九宫阵说
我爱数独
我爱数独
数独:九宫格
数独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女子腹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