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

2020-06-10刘智颖蒋冠

兰台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文献

刘智颖 蒋冠

摘 要 利用CiteSpaceV软件绘制信息搜寻行为相关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知识图谱,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研究近年来呈平稳上升的趋势,研究领域多为图书情报学科,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机构是武汉大学,邓胜利教授和曹锦丹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信息搜寻行为 知识图谱 文献

中图分类号 G252.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17

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研究型用户档案利用需求与搜寻行为研究”(TJTQ19-001)。

作者简介:刘智颖,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蒋冠,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

Research Review on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Liu Zhiying, Jiang Guan

Abstract CiteSpace V software is used to draw knowledge maps of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keyword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search hot spot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are visualized and analyzed with bibliometr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has been increasing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that the research field is mostly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at the main institution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is Wuhan University while Professor Deng Shengli and Professor Cao Jindan have a great academic influence in this field.

Keyword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literature

信息行为研究最早出现于1989年学者王江龙的《当代传播学论略》一文,其中提及“传播学是作为研究信息行为的一门科学”,由此开始出现研究信息行为方面的文献。在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不断更新的环境下,信息行为相关的研究也逐步表现出复杂化、合作化、多样化等特点。信息行为过程包括信息需求、信息搜寻、信息利用三个阶段[1],因此,信息搜寻作为信息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信息管理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

信息搜寻是一个人与系统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从信息需求开始,经过查询、检索等活动,直到需求得到满足[2]。目前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计算机与图书情报等多个学科较为热门的研究命题,研究主要侧重于网络信息搜寻行为,而面向信息搜寻行为整体状况的研究很少。因此,笔者通过对信息搜寻行为相关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与归纳该主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有利于该主题研究的开拓与创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者对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信息搜寻行为”对照英文来自于“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由于中文翻译很多,因此本文只从信息搜寻行为一个大类进行检索。笔者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选取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会议文章作为检索文献来源,检索条件为“主题=信息搜寻行为”,通过筛选和除去重复的文献,最终检索得到418篇文献,其中包括期刊论文269篇,硕士论文121篇,博士论文24篇,会议文章4篇。下载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知识图谱,通过对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文献年代、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机构、作者、关键词分布进行可视化绘制,以此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二、对信息搜寻行为的文献计量分析

1.文献年代分布。文献数量的变化与对应信息量的变化密不可分,即通过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可以有效直观地解读与之相关信息量的变化[3]。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文献数量的年变化分布状况,可以直观地反映“目前我国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现状如何”。笔者对中国知网上收录的418篇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文獻年代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最早的文献产生于1990年,是黄黎光在《情报学刊》上发表的《信息搜寻行为的发生与终止》一文。此后十年间只有两篇文献发表,直到2000年左右逐渐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除去2019年度,文献数量在年代分布总体变化上呈现出一种稳步增长的趋势。这表明目前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增大。

2.文献期刊分布。通过对信息搜寻行为有关文献所发表的期刊进行统计,能够分析出研究该主题的学科分布状况。表1列出了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的发表论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状况(期刊文献共269篇),共得到10种期刊。从表中可以看出,这10种期刊均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因此可以说明,目前我国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领域主要为图书情报学科。除去期刊外,还有硕士论文121篇,博士论文24篇,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说明目前该主题的研究还较为新颖。

3.机构合作网络分析。通过CiteSpaceV软件分析得到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图2中有21个节点,代表21家机构;节点之间有8条连线,代表21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有21家机构都研究过信息搜寻行为,但节点之间的连线只有8条,也就是说,各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有限,说明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表2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发表论文数量3篇及以上的机构,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由此可见,武汉大学是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机构。

4.作者共被引分析。图3是研究信息搜寻行为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共有节点39个,节点之间连线26条,说明有39位学者曾经研究过信息搜寻行为,并且多数作者之间曾经相互引用过。表3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被引频次≥4的作者情况。通过文献作者被引频次和中心度可以看出,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邓胜利教授和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曹锦丹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并且从表3中可以看到,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4的作者共12位,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说明这三所高校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这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5.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4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在知识图谱网络中节点是指关键词,节点大小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多少,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图中共有节点78个,也就是关键词78个,节点之间的连线有185条,也就是78个关键词之间可能存在185个共现关系。表4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统计表,高频关键词分别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搜寻、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健康信息、消费者、大学生、信息需求、搜寻行为、消费者行为,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是信息行为。

三、对信息搜寻行为文献的主题分析

通过对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和期刊分布情况的分析可知,近二十年来研究趋势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而且研究领域多为图书情报学科。

通过对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机构分布网络图谱分析可以看出,开展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各高校图书情报学科所在的院(系)和图书馆,武汉大学是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机构,国内的影响力较大,文献产出较多,中心度也较高,虽然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其他机构的发文量也较多,但中心度为零,说明目前机构与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是以各自机构内部的研究为侧重点。

通过对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作者共被引分布网络图谱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来自武汉大学的邓胜利、付少雄、张晋朝、陈晓宇、查先进,吉林大学的曹锦丹、孙丽、邹男男、兰雪,南开大学的李月琳、韩正彪、王知津12位学者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重要力量,其中邓胜利教授和曹锦丹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同时结合机构分布网络图谱可以看出,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的学术团队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

以上是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到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现状,而通过对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知,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及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心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同时中心度也可以显示出在整个网络中的节点与其相连的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4]。因此,CiteSpace V软件是用中心度来衡量节点在整个知识图谱网络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即中心度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与其他节点联系的紧密程度[5]。因此,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搜寻、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健康信息等,用户群体研究较多的是消费者群体和大学生群体。

1.影响因素研究。查先进、张晋朝、严亚兰作者主要采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双路径模型,提出了在微博媒介环境中,用户对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态度容易受到信息质量的影响[6]。

2.大学生用户群体研究。周晓英、蔡文娟作者主要对大学生用户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提出了大学生群体信息搜寻行为的三种模式(即偶遇获取型、问题解答型、长期关注型)[7]。

3.健康信息研究。李月琳、蔡文娟作者主要研究了国外健康信息的搜寻行为,发现国外研究着重从包括用户年龄、种族、居住区域、性别等不同视角探讨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并提出了对国内研究的启示[8]。

4.消费者行为研究。全世文、曾寅初作者构建了消费者用户群体搜寻食品安全信息的框架, 并对北京市消费者进行调研,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我国消费者群体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了解水平[9]。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的年代、期刊、合作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概括了信息搜寻行为的现状分析与热点分布,不足之处在于数据收集是否全面等有所局限,但是使用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文献统计与分析现状、总结和归纳趋势,可以为今后研究者们对信息搜寻行为主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日,笔者将学科限定为“档案学”,选用相同的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检索条件仍为“主题=信息搜寻行为”,只得到2篇文献。可见,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三门二级学科虽同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大类下,但目前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十分缺乏,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曹高辉,梁梦丽,王佳.任务驱动下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80-86.

[2]乔欢.信息行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9.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4-45.

[4]左风云,王晓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可视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9):64-66.

[5]李道苹.卫生信息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查先进,张晋朝,严亚兰.微博环境下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双路径视角[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3):71-86.

[7]周晓英,蔡文娟.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J].情报资料工作,2014(4):50-55.

[8]李月琳,蔡文娟.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128-132.

[9]全世文,曾寅初.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搜寻行为研究——基于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3(4):43-52.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s of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American media and Korean media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