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2020-06-10张晓莉

兰台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建设

摘 要:随着高校图书馆朝着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将传统馆藏资源作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模式开始转变为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本文系统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文献资源短缺、规范性不足以及学科馆员缺位的实际问题,并从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探究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并提出了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关键词: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

1.规范性不足。学科服务体系是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综合性项目,融合了团队力量和用户参与度,重心在于服务体系内涵建设层面,包含了学科以及图书馆相关内容,因此实施过程中要保证组织管理更加规范与系统。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依然处在发展以及探索阶段,学科服务的开展只是局限在图书馆内部和学校,具体学科无法做到完全衔接,更加没有与之匹配的联动机制,缺少有效而又规范化的管理。馆员工作过程中无法发现相应的规章制度,造成问题出现以后无章可循,只能够依据主观意愿调节,服务工作过于随意,效果不显著。

2.文献资源欠缺。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应该集中在文献信息资源上。在服务体系资源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受到了技术以及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馆藏资源仅仅满足教学的需求,无法实现学科服务要求,馆藏依然局限于历史文化以及社科等方面的内容,学术性较强的资源相对较少。此外,高校图书馆依然采用典藏、编目以及咨询等多种模式,造成了学科服务体系以及资源建设体系之间的配合性欠缺,文献缺少科学性配置,所以无法实现学科服务与资源建设体系一体化的要求。

3.学科馆员缺位。学科馆员作为一种新兴的群体,其主要目的是对接读者和用户,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由此可见,图书馆学科馆员所扮演的主要是中间人的形象,连结了用户与图书馆知识资源。学科馆员的存在将会直接决定用户得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速度。可是,目前,从总体上看,高校图书馆很少配备有学科馆员,导致了学科最终有利于知识资源外,对接性不强。中间人的缺失也导致用户获取某种特定学科资源的时候受到阻碍。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1.加强前期调研。首先,对现状的分析以及发展方向的整体预测。采用网络调研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国内外学科服务相关理论以及实践活动所展开的前期调研,充分掌握学科服务的发展水平与现状,评价国内外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并且归纳满足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预测学科服务的发展前景以及趋势,明确与高校图书馆相匹配的发展方向。

其次,分析用户需求。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以及电话访问等形式对学科用户服务需求展开调研。重点分析用户信息使用偏好、使用行为以及科研学习需求等多种信息特性,同时探究在学科信息服务方面的用户个性化需求。并且按照一手资料,对用户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学科服务的重点与主要切入点。

再次,分析服务基础要素。对馆藏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组织架构等相关要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价。考虑使用SWOT分析法,发现学科服务目前的优势与不足,将其作为整体规划以及战略决策的参考。

最后,调研分析报告的制定。汇总前期调研结果,产生完备的调研报告,为后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划构建打下基础。报告不仅包含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构建背景,同时也要包含同行的经验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出有效的发展模式,制定参考方案。

2.学科服务体系的方案制定。为了保证学科服务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在服务开展初期就确定服务的方案与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学科服务的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包含了部门目标、整体目标以及项目组目标等。目标需要从实际出发,避免过于孔洞,失去了显示的激励与指导价值。在目标指引下要对具体学科服务方案进行系统化的规划,方案要对学科服务的模式、框架、人力资源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设计。

3.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是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是构建学科型体系的重要阶段。图书馆要加强组织管理工作,构建从上到下的服务体系方案,加强各个部门的有效协作。使用已有的目标以及设计方案控制、指导各项工作,确保学科型服务体系中各项工作都不至于偏离既定的方案与目标,可以系统而又科学的发展和推进。

4.效果评估。对于用户而言,学科型服务体系的构建重心不在过程,而在于效果。所以,在学科服务实施过程中,要构建客观、公正的服务评价体系。评估体系能够借助系统平台中的统计功能,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也能够定期调查用户,获取最为直观的反馈,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由于学科服务本身具备了互动性特征,在服务进程中需要融入服务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以及水平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1.完善服务制度。首先,确定学科馆员的职责。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为了用户群体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图书馆要详细规定馆员的职责,可以从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联络以及学科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阐述学科馆员职责。用户群对于学科馆员职责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可是基本上都无法充分了解学科馆员的重要性与职责所在,无法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基本作用,导致了资源最终被闲置与浪费。图书馆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学科馆员的服务范围。其次,完善激励与评价机制。学科服务性质很难通过馆员工作量进行衡量,所以,图书馆需要对学科馆员制定出相對应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将其作为学科馆员评优与收入分配的依据。这种考评机制需要制定出考评体系,作为学科馆员评优、收入分配与晋升的依据。这种考评价机制要从用户群体与图书馆两个方面评价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2.加强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保证服务优质化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并非单纯由学科馆员所组成,其主体应该涉及到图书馆和各个对口院系以及教学科研人员,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应该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常态。学科服务工作中,院校师生、信息资源以及学科馆员之间要构建有机联系,图书馆整合信息资源以及服务,通过学科馆员所发挥的桥梁作用,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学科服务体系,为师生科研与教学的各个阶段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强化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工作,图书馆要努力营造出浓郁的学科服务氛围,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服务作用,除了学科馆员之外,还要构建一直实力雄厚的学科服务保障团队,其中包括了代查代检、科技查新以及馆间互借等服务主体,还需要包含采编部、信息技术部等相关部门的馆员、科研工作人员,使得学科馆员、数字技术人员以及学科专家能够直接参与到学科服务当中,彼此之间紧密合作,充分体现服务完整性,同时提升学科服务的协同能力。

3.深化服务内容。高校科研工作多为教授带领研究生完成。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从不同的科研阶段出发,对学科服务内容进行拓展。首先,在立项阶段。学科馆员需要充分融入到一线科学研究工作当中,为科研工作提供多元化的学科服务。其次,在科研工作实施阶段,科研工作者的信息需求以及承担职务不同,要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科研服务。学科馆员要对知识产权的动态进行定实时监测,按照知识产权实际发生情况,及时调整项目的技术路线以及研究方向。同时,对研究成果以及专利要进行保护,对学术论文的发表要给予协同服务。最后,科研结项阶段。学科服务重心应该放在鉴定以及评估科研成果上,及时发现项目当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其补充对应的材料,保证研究成果学术价值,跟踪分析以及学术评价用户科研成果,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科研成果本身的影响力。

其次,从教学型用户出发,设置相应的学科服务内容。构建教师以及学科馆员间的联系,学科馆员需要领会教师的教学思路与目标,为其提供具备较高价值的资源,帮助其完成从最初的课程设计到最终的教学环节等整套教学过程。

最后,学习型用户的任务在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图书馆为其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讲座,包含了电子资源获取方法以及馆藏建设等,为论文写作与用户学习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同时,渗透到学习型用户的学习环境当中,掌握其潜在或者是动态化的需求,为其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

4.设立学科馆员。在整个学科服务体系当中,学科馆员处在了中间人位置,其实现了用户和图书馆资源之间的良性沟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强化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建设,学科馆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背景,最好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科馆员了解所对接学科的真实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学科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此外,要加强学科馆员精细化建设,对于不同用户需求,将学科馆员分成不同层次,和多个层面的用户进行供需对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有效提升服务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万文娟.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

[2]曲永鑫.面向學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2010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张晓莉(1983-),女,河南项城人,本科,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流通部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图书典藏与流通。

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计划项目《图书馆的新馆建设与旧馆空间再造》,项目编号:HNTQL-2019-037。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