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高速公路收费站滑坡治理设计

2020-06-10项少华

工程与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圆弧形后缘板岩

余 灏, 项少华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 言

某山区高速主线收费站受地形限制等因素,设置于滑坡位置处,滑坡周围界线较清晰,平面正投影呈圆弧形,后壁位于山坡坡角变化处,后缘处山坡坡度变陡,滑坡体前缘局部风化呈土状。需对此滑坡进行治理以满足设置收费站要求。

1 工程地质

1.1 地层岩性

⑤1强风化粉砂质板岩(Qnzh):灰绿色、灰黄色,层理构造,岩芯呈块状、碎块状,粉砂质板岩夹变质岩屑砂岩,以及透镜状砾岩夹青绿色、条纹状绢云母板岩,较软岩~较硬岩,节理裂隙很发育,取芯率为62%~67%。层厚6.10~9.00 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板岩(Qnzh):灰绿色、紫红色,层理构造,岩芯呈柱状,粉砂质板岩夹变质岩屑砂岩,以及透镜状砾岩,夹青绿色、条纹状绢云母板岩,较软岩~较硬岩,节理裂隙很发育,取芯率为91%~95%。揭露层厚2.10~3.80 m,未揭穿。

1.2 滑坡宏观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滑坡目前为古老死滑坡,滑坡体已恢复平衡,没有移动迹象。滑坡周围界线较清晰,平面正投影呈圆弧形,后壁位于山坡坡角变化处,后缘处山坡坡度急剧增大,为60°~80°,垂直距离为5~10 m,滑坡体前缘局部风化呈土状。

1.3 滑坡周界

滑坡周界平面正投影呈圆弧形,前缘位于县道东侧边坡处,后缘位于山坡坡度变化显著交界处。滑坡为古滑坡,当前处于稳定状态,未发现移动现象。

1.4 滑坡空间形态

通过现场调查及勘察资料,滑坡基本呈圆弧形,两侧为山间沟谷,后壁位于山坡坡角变化处,后缘处山坡坡度急剧增大,为60°~80°,垂直距离为5~10 m。前缘为县道。通过钻孔结果,在深度16.10~16.80 m位置发现滑带土。

1.5 滑动面

根据勘察资料钻孔Z04中发现滑动带深度15.60~16.80 m,Z05发现滑动带深度14.90~16.10 m,取滑动带底面作为滑动面。连接前缘剪出口、钻孔中滑动带底面、滑坡后缘即可得滑动面,近似为圆弧。

1.6 滑坡方量估算

根据滑坡形态,勘察发现滑动面位置,采用剖面1-1'中圆弧形滑带及滑体面积乘以滑坡总长简易估算滑坡方量为17×77×55=7.2×104m3。

1.7 滑坡类别

该滑坡按运动形式分类为推移式滑坡,按滑体体积分类为中型滑坡,按滑坡厚度分类为中层滑坡,按滑坡物质和结构分类为逆层岩质滑坡[1]。

1.8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坡滑体、滑带及滑床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1。

表1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2 滑坡拟整治设计方案

考虑到滑坡体前缘为县道,拟对滑坡采用桩板墙进行处理,桩板墙后进行反压回填。

3 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2018年)的规定,选取代表性主滑动断面(图2),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折线滑动法对其进行定量计算,以分析滑坡的稳定性[2-5]。

图2 典型断面

极限平衡计算法是在路堑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基本的变形类型、范围和破坏模式,再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有关岩土力学试验指标与经验参数,运用极限平衡原理,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6-8]。具体采用规范规定的Bishop、平面滑动解析法与不平衡推力计算法,运用较为成熟可靠的GEO5岩土计算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算参数根据勘察报告、路基规范及地区经验确定。

根据岩土力学试验指标与经验参数,计算出滑坡剩余下滑力为338.56 kN/m,同时对土压力亦进行了计算,水平土压力合力为686.91 kN/m。设计以土压力686.91 kN/m作为结构设计依据。经稳定性计算得知,剪力最大值为1088.37 kN/m,弯矩最大值为7105.33 kNm·m,位移最大值为55.5 mm。

结合定性工程地质量化分析及定量计算分析,设计采用桩板墙(3×2 m抗滑桩,间距5 m),满足设计安全系数要求。

4 滑坡处理措施

对滑坡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理(图3):

图3 典型断面设计方案图

(1) 前缘支挡:采用抗滑桩(方桩)+桩间板处理,桩径3×2 m,桩间距5 m,设计桩长28~34 m,桩间设置挡土板。

(2) 回填轻质材料:对滑坡体路床底以下反挖2 m并回填(回填材料采用泡沫轻质土),斜坡分台阶开挖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台阶下设置渗沟。

(3) 排水工程:在路基内通过设置纵、横向渗沟将路基内部渗水排出。

5 结束语

由以上论述可知:抗滑桩设计的前提是须对滑坡滑动类型及滑动面位置、形态进行判定;抗滑桩设计的基础则是对计算滑动面的正确选择和计算参数的合理选用;而使用更加严密的结构计算理论及地基强度的校核理论并加强滑坡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坡面防护、工程排水、减载等)是抗滑桩设计的保证[9-12]。

猜你喜欢

圆弧形后缘板岩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陶瓷砖圆弧形“掉角”缺陷的成因及解决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板岩地区高边坡滑坡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
眉毛脸型要匹配
潘多拉手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