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 数据库的土地承载力文献计量分析
2020-06-10吴凯凌
吴凯凌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土地资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也是承载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1]。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是耦合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纽带[2-3],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4-8]。同时,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的一系列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承载力的重要性[3],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因此充分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把握科学发展趋势,对适应新形势下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计量学主要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信息科学技术对各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科技文献进行定量分析[9-10]。文献计量学通过梳理文献的发表年份、所属的学科、研究机构、关键词频率与共现性等信息,获得某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已在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多个方向得到应用,如国土空间规划[10]、水资源承载力[11]、生态(环境)承载力[12-13]、旅游环境承载力[14]。然而,目前尚未见有关土地承载力方面的文献计量报道。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平台,对其截至2019 年收录的土地承载力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计量分析,以期为从事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测平台,在高级检索模式中以“土地承载力”、或含“土地资源承载力”主题词,在期刊、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和学术辑刊等4 个库中进行跨库检索截止2019 年12月31 日发表的文献,共检索到1 278 篇,通过筛选排除其中的期刊通知、征稿启事等非学术内容,最后选定1 069 篇文献作为本文研究样本数据。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法,分别从文献的发表时间、所属的学科、来源出版物、研究机构、关键词出现频率与共现性等方面进行了多尺度分析。
三、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一)年度发表文献数量
CNKI 中关于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一直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表示该研究主题的学术界关注度一直在不断增加(见图1)。从图1 可知,国内关于土地承载力的相关文献始于1987 年;从1987 年开始到2005 年,期间年均发文量约14 篇,一直维持在较低范围内波动平衡波动的状态;从2006 年开始到2010 年,文献数量先大幅增长,2008年发文量达到此阶段最高(65 篇),之后两年年均发文量维持在58.5 篇的较高位状态;2009—2016 年,年发文量略低于前一阶段,在年均48 篇左右平稳波动状态;从2017 年开始,文献数量又呈现大幅增加趋势,特别是2019 年全年发文量达101 篇。
图1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
(二)文献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
图2 是文献数量大于10 篇的主要研究领域。可知,有关土地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以社会科学类的基础研究领域(483 篇)为主,其次是自然科学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233 篇),然后依次为社会科学类的行业指导领域(141 篇)、自然科学类的工程技术领域(92 篇)、社会科学类的政策研究(43篇)和自然科学类的行业技术指导领域(35 篇)。由此可见,关于土地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主,占比达62.4%。
图2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层次分布
(三)文献来源分析
按照文献的期刊来源分析,文献数量超过10篇的期刊有12 个,占全部检索文献总数的18.0%,说明在土地承载力研究方面这些期刊更多的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见表1)。其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安徽农业科学》的发表数量最多,各有25篇。从这些期刊来源来看,有关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文献涉及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农业科学、资源科学技术、生态学、林学等多个学科。
表1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承载力研究载文量大于10 篇的期刊
(四)研究机构分析
国内有关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文献来源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政府机构为辅。表2 所列的为排名前10 位的国内研究文献的来源机构,涉及科研院所1 所、高校8 所、政府机构1 所。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文献成果数量最多(34篇),其次,依次为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说明这些研究机构在土地承载力这一研究方向具有较多的建树。同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发文量为15篇,也在这一研究方向文献成果产出较多。
表2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10 位的机构
(五)资助基金项目情况
从表3 排名前10 位的资助基金项目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受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发表文献成果的数量最多,其中,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文献数量达151 篇,位列第一;其次,还主要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 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基金项目的支持。这也体现了国家对这一研究方向的政策支持与关注,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此外,除中国科学院以及原国土资源部的相关项目资助外,受地方省、厅级基金项目支持发表文献最多的为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这也反映了陕西省和甘肃省对该研究方向的支持。
表3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论文排名前10 位的基金资助项目
(六)主要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4 中列举了土地承载力研究方向被引频次排名前10 位的单篇研究文献。其中总被引频次3 976,篇均被引次数397.6,总下载次数29 006,下载被引比为7.3。从出版年份来看,除封志明1994 年发表在《中国土地科学》的1 篇文献外,其余9 篇文献均为2000 年以后发表。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徐中民等2003 年在《应用生态学报》上发表的“中国1999 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引用频次达1 097 次;单篇被引频次介于300~1 000 的文献有4 篇,介于200~300 的文献有5 篇。这10 篇文献包括研究综述4 篇,研究类论文6 篇,其中6 篇研究类论文主要涉及区域尺度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和指标体系构建等研究内容[4][15-17],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发展。
表4 截止2019 年CNKI 数据库中与土地资源承载相关研究论文中单篇被引次数排名前10 位的论文
四、文献内容分析
(一)研究热点关键词
通过对1 069 篇相关文献关键的梳理,共得到出现频次大于1 次的主要关键词有185 个,说明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的内容相对集中。本文筛选了出现频次≥10 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从表5 可以看出,在土地承载力这一主题的研究中,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土地人口承载量、人口承载力、土地综合承载力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60 次)。其余主要关键词出现频次较低,在10~34 之间。
表5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资源承载相关研究关键词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共现网络,对出现频次≥10 的高频关键词进行了中心度和突现程度分析其中,中心度不仅能反映测量节点位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核心程度,也能很好的反映出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率,其值越高,说明该关键点与其他关键词在同一文献中出现的概率越高,其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越高[14];突现性强度反映了特定时间段内该关键词的增长情况,其值越大,说明增长越快,从而能很好的呈现该关键词的活跃程度和受关注程度[18]。
从中心度来看,生态赤字和粮食的中心度小于0.01,其余28 个高频词的中心度均大于0.01,其中,土地承载力的中心度值最高为0.49,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土地人口承载量、土地综合承载力、土地生产潜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畜禽粪污、指标体系和土地等关键词的中心度均大于0.10,说明这些高频词中心性强,在土地承载力研究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是研究的主要热点关键词(见表5)。从突现强度来看,排名前3 的依次为土地人口承载量、土地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且突现强度都大于10.0,表现有大量关于土地人口承载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承载力论文在1987—2019 年间在期刊上发表;此外,还有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土地资源承载力等16 个高频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在0~10.0 之间,说明有较多的文献也聚焦或正在聚集在这些众多主题上(见表5)。
(二)研究演化趋势
在高频关键词共现性和突现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频关键词网络按时间序列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图3 可以看出,20 世纪90 年代初出现的共现高频关键词主要为土地资源、土地人口承载量、人口承载力、土地生产潜力、人口等,21 世纪最初10 年出现的共现高频关键词主要为可持续发展、土地综合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环境承载力等,2010 年后沿时间序列出现的共现高频关键词主要有交通承载力、城镇化、层次分析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畜禽粪便、畜禽粪污等。通过梳理这些共现高频关键词的先后顺序,可将我国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87—2001 年,从出现的中心度较强的关键词,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量、土地生产潜力、人口等(具体中心度见表5),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土地资源-土地生产(粮食)-人口-人口承载为主线展开。这主要受国际上以粮食为基础的土地承载力研究理论和技术的相对成熟的影响,加上我们人地矛盾逐渐突现,国内于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相关研究[19]。该阶段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粮食和人口的调查和研究,如: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中国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项目。
第二个阶段为2001—2010 年,21 世纪最初10年共现高频关键词以可持续发展、土地综合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等为主,表明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主线展开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随着全球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基于传统的区域土地生产为基础的土地承载力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衍生出基于生态足迹为基础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研究。
第三个阶段为2010 年至今,这一阶段没有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出现,且突现强度较低,甚至为零,这是由于这些关键词出现时间较晚,加上年发文量较多,关键词较为分散,从而导致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较低。尽管如此,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反映当代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研究范畴将进一步外延,向城镇、交通、规模养殖等方向扩展;(2)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研究范畴的扩展必然要求指标体系的不断更新,如近期引入的城镇化率、人均道路里程、规模养殖中增加剂用量等;(3)分析手段将更加多样,层次分析法以及频次更低的主成分分析法、模型分析等方法将更好的提高研究的准确性;(4)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将日趋突出,如关键词GIS,表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和产品在土地承载力研究应用更加广泛。加上2018 年以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全面开展,将进一步推动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朝着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性综合评价的方向发展。
图3 截止2019 年CNKI 中土地承载力研究高频关键词时间序列可视化图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截至2019 年国内与土地承载力相关的1 069 篇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国内受到多个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涉及学科广泛,整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和共现频次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有关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从早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研究主线,以及21 世纪初的因为环境问题诞生的基于生态承载的土地-人口承载主线,到当今正趋于更加综合性、指标体系和分析手段更加全面多样,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系统层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