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
2020-06-10孙安硕
宋 亮 孙安硕
(南阳理工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一、研究问题与背景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环境变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发展意识逐渐增强。同时,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工作备受社会公众、教育管理和决策部门及我国各高校的关注。学生评教是一个量化的、客观的工具,可以呈现高校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和评估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去认识和提高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学校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而被广泛开展起来。
学生评教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反映, 学生评教越来越形式化。这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甚至还影响到师生关系,使学生不能科学地、客观地去评价教学,从而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虽然当初设置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好的,但很多时候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问题所在。学生评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反之,运用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学校师生信任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中之重。
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发展比较晚。中国的大学引进学生评教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年多年的实践历史。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垂范,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大学。普遍认为,当时我国的学生评教制度源自美国,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参考当时美国学生评教制度的固定模式,设置的各项评价指标也大致相同。周艳华和解鸿泉[1]使用卡方检验法分析得到,学生的“年级高低”和“文科、理科差异”对学生评教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必修课、选修课差异”“公共课、专业课差异”“师生关系”和“评教的规范性”对评教有显著影响[2]。
叶道艳[3]认为,学生的班级规模和年级对学生评教结果等有显著影响。其中,根据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和标准系数β,大四学生对评教成绩的影响最大。综上,学生评教之所以会普及,是因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现在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从学生评教的现状入手,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切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和高校的教学特点,分析学生评教这项高校的基础工作,通过优化评教指标和确定其权重,最终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完善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二、学生评教体系指标的设置
1.指标设置的原则
学生评教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指标。评教指标不仅要公平合理,还需要高校师生能接受。学生准确公平地去选择,保证评教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推动评教工作往前走稳健成功的一步。所以,要按照以下原则来设计学生评教指标[4]:(1)统一性原则:指体系中的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设目标一致;(2)独立性原则: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的各项具体指标相互独立;(3)可测性原则:指体系中的各项具体指标可用操作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并可以实际测量;(4)可接受性原则:指体系中各项具体指标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具有可行性和可接受性;(5)完整性原则:指体系中的各具体指标能反映对评价对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缺不偏。
2.高校学生评教体系构建中指标的选取
在参考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的基础上,遵循指标设计原则,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先确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二级指标的细分。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结果五个方面,分别用A、B、C、D、E来表示;五个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置五、七、六、七、五个二级指标,即共30个二级指标[5]。所得初选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初选指标表
表2 优选指标表
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用分值法给每个指标打分——即根据不重要、有些重要、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分别对应为1、2、3、4、5分进行打分。并根据这些初次选取的指标,制订出符合学生评教的调查问卷,首先,进行问卷调查来筛选出初选指标。总共发放1 000份问卷,回收923份具有有效性的问卷。随后,对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均值分析。使用SPSS软件求出所有二级指标的均值,把它们和所属的一级指标的总均值进行比较。根据均值分析结果,这五项一级指标的总体均值都大于3.5,可以保留;均值小于3.5的二级指标都不属于优选指标,可以进行删除。从而筛选得到23个优选指标[6],优选指标表如表2所示。
3.评教指标体系构建中问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主要是指同一量表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相似度。其中,克朗巴哈系数法(也被称为系数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信度测量方法。一般来说,在0.8以上表示信度非常好。使用SPSS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的问卷信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表3中,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52,说明其信度较高,结果稳定可信。
三、确定学生评教体系各项指标权重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系统化、层次化分析。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方面,其实用性较高,所以各行各业复杂问题的解决中运用得比较普遍。
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优选的23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要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划分。所以,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各项具体指标权重的方法。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关于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最上面的一层叫做目标层,代表整个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间的一层叫做准则层,代表一级指标;最下面的一层叫做子准则层,代表二级指标。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层次结构模型
2.计算评教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
(1)构造判断矩阵,并对调查数据取平均值,得到表6、表7如下:
表6 样本平均值
表7 比例标度参考表
用成对比较法确定元素间的比例标度,得到综合矩阵P。
(2)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即为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4)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CI是一致性指标,CR是随机一致性指标,RI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n是矩阵阶数,且RI和n两者相关。在一般情况下,RI会随着n的变大而变大,其对应关系如表8所示。
表8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
若CR<0.10,则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即满足一致性。因为CR=0.05<0.10,所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3.计算评教体系二级指标的权重
根据一级指标权重的求解步骤,计算得到二级指标的权重如下:
如上表所示,在一级指标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结果中,教学结果(0.39)的权重最大,教学素质(0.10)的权重最小,教学态度(0.19)和教学方法(0.19)的权重相同。在一级指标“教学素质”下的二级指标中,“使用普通话讲课,语言流畅(0.32)”的权重最大;“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中,“作业量适中,能练习巩固所授知识(0.26)”的权重最大;“教学态度”的二级指标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真及时地批改全部作业” 的权重最大;“教学方法”下的二级指标中,“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不懂的问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的权重最大;“教学结果”下的二级指标中,“学生能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学业考核”的权重最大。这些将在教师教学改革中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评教指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评教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其他方面。根据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主要涉及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所在学院三个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适用于分析对多组均数间的比较,即检验每一个因素对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是否有显著影响。所以,下面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评教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7]。
1.性别因素对评教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0)
2.年级因素对评教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1)
3.学院因素对评教指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81页表12)
根据对年级、性别和学院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年级、性别对学生评教的重要程度有显著影响。关于年级差异,根据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同,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偏向性,也更了解所学科目和授课教师。所以,建议加大学生评教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关于性别差异,女性学生和男性学生给出的评教分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存在更内在的原因,比如说感性的成分、听课的认真度等。所以,建议根据性别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评教指标或在相同的评教指标上设置不同的权重[8]。
五、结语
本文虽然提出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但也有所不足,比如,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差异。不仅如此,如果在学生评教中只设置选择题,甚至是单选题,很多学生会将其当成一种机械性任务,很短时间内不假思索地选完,所以,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优化的同时, 应引入合理的开放性问题。如何处理指标体系的定量和定性问题是今后需继续研究的方向。
表10 性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1年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2学生所在学院的单因素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