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种球茎异地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2020-06-10陆中华朱海燕毛碧增崔东柱王强
陆中华,朱海燕,毛碧增,崔东柱,王强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杭州市农业科技教育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9; 3.浙江大学 生物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4.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建德 311600; 5.建德市三都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浙江 建德 311605
西红花CrocussativusL.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番红花、藏红花、泊夫兰,产于西班牙、伊朗、希腊等,主要分布在南欧、地中海及中亚等地,明朝时传入中国,《本草纲目》将其列入药物之类。我国于1965年开始引种试验,并于20世纪80年代获得种植成功,已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西红花以花的花柱和柱头入药,含西红花苷、番红花酸、番红花酸二甲酯、番红花醛、挥发性芳香油及维生素B1、B2等,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散郁开结等功效,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是驰名中外的妇科、伤科传统良药。此外,西红花也是一种可溶性天然色素和滋补剂,常用作食品、香料、化妆品着色剂和调味剂[1-4]。近年来,西红花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西红花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西红花为无性繁殖,种球茎多为自繁自留,多年种植后造成病害频发、产量下降[5]。为改变此现状,有研究人员采用组培方式繁育种球茎[6-9],但均在实验室阶段,还不能应用于生产。为探索西红花种球茎优良繁育方式,本研究采用异地繁育种球茎方法研究其对西红花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球茎分别在浙江建德、新疆、上海、西藏、浙江遂昌和浙江淳安6个地区繁殖,品种为番红1号,球茎大小比较一致,单个球茎质量约为20 g(8月初)。
1.2 方法
1.2.1田间试验 设6个处理:1)新疆繁种球茎(海拔2270 m,沙壤土),以下简称A;2)上海繁种球茎(海拔4.5 m,水稻土),以下简称B;3)西藏繁种球茎(海拔4000 m,草甸土),以下简称C;4)浙江遂昌繁种球茎(海拔250 m,黄壤土),以下简称D;5)浙江淳安繁种球茎(海拔120 m,水稻土),以下简称E;6)浙江建德繁种球茎(海拔50 m,水稻土,对照),以下简称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5 m2,重复4次,株行距15 cm×20 cm,四周设保护行。大田、室内管理按照当地西红花常规栽培方法。
1.2.2不同级别球茎开花率试验 上架时各处理分别随机选7~15、15~25 g球茎各330个,重复3次,每重复110个球茎,同时相同级别球茎各处理3次重复的总质量相等。
1.3 记载与考察
经田间种植后测量球茎、干花丝产量及球茎腐烂率等相关性状。其中球茎产量以上架时质量计;干花丝产量是以球茎收获后各处理4次重复(小区)采收的干花丝累计总质量,折算成亩干花丝产量;球茎腐烂率以田间收获后至开花前腐败病的病球茎数/上架球茎总数(%)计;病球茎指发病后腐烂且不能开花的球茎。开花率是指开花总朵数除以总球茎数,以开花数/球茎数计。开花期是指西红花球茎的开花进程,以不同时间西红花的开花数量计。西红花花丝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西红花项下的检测方法测定[3]。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和作图,运用SPSS 18.0进行处理组间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异地繁育种球对球茎产量的影响
不同地区所繁种球经本地种植后,其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1)。A~E组繁殖种球种植所获的球茎产量与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异地繁殖种球茎均有利于西红花球茎产量增加。而A~E组繁殖种球间比较,C组所繁殖的种球在浙江建德种植后球茎产量最高,D次之,B最低,其中C与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B组繁殖地是西红花老产区有关。
表1 异地繁育种球球茎产量 g·(4.5 m)-2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下同。
2.2 异地繁育种球对干花丝产量的影响
干花丝产量一方面与球茎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不同级别球茎的采花量有关,结果见表2。5个异地繁育种球茎所产干花丝产量均高于CK组,其中C组所繁种球在浙江种植后花丝产量最高,比CK组增产90.3%;D组次之,比CK组增产77.2%;最低的E也比CK组增产54.5%,说明异地繁育西红花种球茎均能提高干花丝产量,但不同繁育地间仍有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 异地繁育种球干花丝产量
2.3 异地繁育种球对球茎腐烂率的影响
球茎腐烂率结果显示,5个异地所繁西红花种球的球茎腐烂率在0.6%~6%,与本地繁殖CK组的1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异地繁育种球茎可显著提高西红花的抗病性(见表3)。而不同繁育地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组最低,为0.4%,与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B、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种球茎繁殖地的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及菌落等生长环境是否适合球茎发病有关。
表3 异地繁育种球球茎腐烂率 %
2.4 异地繁育种球对不同级别球茎开花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异地繁育的西红花种球茎在本地种植后,其球茎的开花率均优于CK组。当球茎为7~15 g时,C组的开花率最高,达67%,与其他5组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D组次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开花率最低,且低于C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当球茎为15~25 g时,A~D组处理的开花率在180%~198%,均高于CK组,E组处理的开花率为162%,也显著高于CK组。因此,从开花率看,异地繁殖C组最优,A、B、D组次之。E组处理在球茎7~15 g时与C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球茎为15~25 g时显著高于CK组,这是否与这2个种球茎繁育地的海拔、土壤类型相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4 异地繁育种球不同级别球茎开花率
2.5 异地繁育种球对开花期的影响
由图1可知,异地繁殖的5个处理(A~E组)与CK组的球茎开花期比较一致,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异地繁育种球茎不会影响开花期。
图1 异地繁育种球种植后收获球茎的采花曲线图
2.6 异地繁育种球对西红花花丝品质的影响
表5结果表明,异地繁育的5个处理(A~E组)与CK组的干花丝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一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异地繁殖种球茎不会影响西红花有效成分的含量。
表5 异地繁育种球干花丝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3 讨论与结论
西红花种球茎在本地自繁连续种植后,易引起连作障碍,导致病害增加、产量下降[10-12]。为解决上述问题,多数学者[6-9]试图从西红花种球茎组培繁育开展研究,但均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不能应用于生产。为探索西红花种球茎优良繁育方式,课题组采用异地繁育种球茎方法研究其对西红花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异地繁育的西红花种球茎在本地种植后均能极显著降低球茎腐烂率、提高球茎产量,干花丝产量也均比对照组增产50%以上。从西红花不同级别球茎开花率看,小球茎(7~15 g)除淳安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大球茎(15~25 g)异地繁育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西红花种球茎异地繁育可减轻病害,提高开花率、球茎和花丝产量,这可能与异地繁育种球茎对本地土壤中的有害生物菌落有一定抗性、减少病菌感染、增加营养积累有关。
研究还表明,异地繁育种球茎在不同繁育地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西藏繁育的种球茎在球茎产量、干花丝产量、开花率、球茎腐烂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繁育地,这可能与西藏高海拔和特殊的土壤类型有关,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而从开花进程和干花丝有效成分含量看,各处理无显著变化,说明异地繁育不影响西红花开花进程和品质。
综上所述,西红花种球茎异地繁育可显著提高开花率、球茎、干花丝产量,同时能显著降低球茎腐烂病,但不同异地繁育点间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表明西藏是最佳的异地繁育地区。因此,西红花异地繁育种球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