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随访在出院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10周岩
周 岩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 南京 211800)
脑卒中是因脑动脉病变导致的血管痉挛、闭塞、破裂等现象,逐步进展为脑局部循环障碍、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报道显示,55-75%患者均表现为脑卒中后遗症,继而引发致残。于对症治疗期间,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周期较长,且在出院后极易导致康复中断,甚至还会降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生存质量,而如何做好出院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干预工作,是现代医疗机构思考的焦点[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8.03至2020.02时期内脑卒中患者共60例,划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中间值为(65.4±10.5)岁,病程中间值为(45.4±25.9)d。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中间值为(65.6±12.3)岁,病程中间值为(44.1±26.4)d。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为常规出院随访,即通过出院时健康教育手册的发放,详细向患者说明复查时间、肢体功能训练方式、注意事项等。观察组为微信视频出院随访,即通过专科医师、康复师、护师等构成微信随访团队,全天候在线值班,且依据患者状况、康复教育手册等内容,录制肢体功能训练视频,详细为:(1)偏瘫功能训练。①上肢。耸肩,肩关节执行前屈和内收外展训练,肘关节则为屈伸训练;②手指。腕关节和指关节均为屈伸训练,且拇指外展内收、Bobath握手。具体为:将积木放在指定区域;用勺吃饭;借助腕关节旋转门把手,或利用拇指和食指拧螺丝帽;将水从杯子倒向另一杯子;按电源开关、拧水龙头、插小蘑菇等。③下肢。髋关节开展前屈、内收外展训练,踝关节则为背伸训练。(2)平衡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正确坐姿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和拐杖使用等。同时要求患者录制小视频上传至微信群,随访团队及时纠正其不足点,提出整改意见,预防过激训练或滞后训练导致的肢体畸形、脱位、骨折等问题[2]。(3)上肢分离运动。要求患者双肩屈曲呈90°,且保持面墙坐卧位,双肘伸展,手掌撑于墙面进行推墙训练。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功能训练总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②比较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越高证明生存质量越佳[3]。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生存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功能训练总依从率等计数资料用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患者功能训练总依从率
常规组功能训练总依从率为80.00%,观察组为96.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功能训练总依从率[n、%]
2.2 比较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生存质量评分[n、±s]
表2 比较患者生存质量评分[n、±s]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观察组(n=30) 63.41±3.17 68.54±4.93 62.30±3.78 60.48±2.96 t值 4.7448 12.7551 7.4285 8.2750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脑卒中俗称为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全面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涉及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呈现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需联合长期康复训练,以此预防肢体功能障碍。但但若仅依据医院看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此过程中,对出院脑卒中患者采取微信视频随访,能够借助真人示范的方式,以直观性的特点,向患者传递功能训练视频,且依据自身具体性和生动性的优势,提高患者接受度和认可度,不仅可调动其康复信心、积极性,还可增强患者长期训练的意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4]。本课题可知,常规组功能训练总依从率为80.00%,观察组为96.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脑卒中患者,倡导出院后微信视频随访,能够有效提高其肢体功能锻炼依从率,还可增强机体生存质量,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