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0-06-10吕会玲
吕会玲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边 133001)
ICU即为重症监护室,作为医疗机构重点救治场所,收治患者均表现为病情严重、进展快、病因复杂的特点,且能够给予其普通病房难以开展的护理服务,以便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但是由于科室的特殊性,部分患者会对疾病存在抵触情绪,继而出现抗拒治疗的状况,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时期内诊疗的ICU重症患者共65例,划分为甲组(32例)和乙组(33例)。甲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高值为78岁,低值为60岁,中间值为(69.4±1.5)岁。乙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4;年龄高值为79岁,低值为61岁,中间值为(69.6±1.7)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入选标准: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非机械性通气,意识清除;智力正常,可主动配合医师、护士完成各项工作;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创伤性脑损伤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存在神经系统病症、精神系统病症者;患有重症肝脏病症者;医师已确诊为焦虑、抑郁者;重症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者,且难以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甲组为常规护理,乙组为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详细措施为:
(1)有效沟通。入院时详细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心理状态,且及时和患者间予以交流,耐心为其答疑解惑;借助疾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减轻自身恐慌感,增强治疗信心。(2)情绪疏导。对于ICU重症患者而言,不仅面对心理和生理等多重压力,较为严重时还会直面死亡,继而会滋生负性情绪。在此期间,可依据文化层次、病情进展等因素做好患者情绪疏导,转移其注意力;必要时还应详细介绍患者手术方式、安全性等内容,辅之心理暗示的层面,减轻患者内心焦虑感,保证手术顺利施行。(3)患者关怀。ICU患者病情相对危重,极易滋生负性情绪,应在此期间做好患者情绪关怀,减轻其紧张感,再利用护患关系的营造,增强治疗效果。(4)术后心理干预。手术完成时,可通过疾病科普、成功案例介入等方式,增强患者信心,以便能够以平和、积极的心态促进术后恢复。同时还应将患者利益放于首位,及时把控其情绪变化,且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提高治疗效果[2-3]。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心理状态。是以SAS、SDS自评量表为准,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分值越低证明心理状态越佳。②比较患者总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4]。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心理状态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总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相似(P>0.0 5);但护理后,甲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n、±s]
表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n、±s]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甲组(n=32) 15.16±1.44 8.71±1.48 14.14±1.46 8.51±1.54乙组(n=33) 15.17±1.48 4.26±1.52 14.16±1.49 4.13±1.22 t值 0.0275 11.9540 0.0546 12.7309 P值 0.9781 <0.05 0.9566 <0.05
2.2 比较患者总满意度
乙组总满意度为100.00%(33/33),甲组总满意度为87.50%(28/32),数据比较有意义(x2=4.3955,P=0.0360)。
3 讨 论
ICU作为医疗机构重症监护室,主要对危重症患者予以治疗、护理和检测等工作,也是医疗水平、设备及抢救最为核心、集中的科室,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在具体治疗期间,为更好把控治疗效果,需对患者施行隔离操作,且通过探视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往往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滋生负性情绪,继而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针对此,可对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疾病健康教育的层面,增强患者对疾病和自身的认知,科学疏导其情绪,再借助成功案例的阐述,增强患者治疗信心[5]。本课题可知,甲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总满意度为100.00%,甲组为87.5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模式既可改善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总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