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2020-06-10卢春香庄建浓
卢春香,庄建浓
(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300)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脏血管狭窄程度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心脏状况依然较容易出现波动,干扰患者康复。临床针对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在护理中的状况,降低了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次数,提高了患者的出院速度,保障了患者的心脏肌能健康度,让患者重新恢复到高质量的生活中,详见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58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挂号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冠脉支架植入术,排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精神异常等。参照组男女比例为46:33;平均年龄为(63.85±6.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51:28;平均年龄为(63.71±6.25)岁。两组基线资料(P>0.05),符合比较条件。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手术部位感染情况,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知识,让其了解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相关事项,并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等。
1.2.2 观察组
用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为患者提供认知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②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减少患者手术前的焦虑,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③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手术前的评估工作,准备好手术相关事项,降低手术风险,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让患者术前禁食禁水,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并调整患者体位呈仰卧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心率等变化情况做重点关注。④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⑤护理人员要每周进行电话随访,针对患者用药情况等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纠正患者的错误习惯,完善好患者的病史档案,提高追踪患者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主要针对护理后6个月患者步行6分钟的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相关指标,详细记录并比较;对护理后6个月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进行统计,主要针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详细记录生成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临床效果显著差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对比[n(±s)]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对比[n(±s)]
组别 例数 6MWT(米) LVEF(%) SBP(mmHg) DBP(mmHg)观察组 79 472.38±11.34 0.56±0.33 120.11±5.13 74.53±5.19参照组 79 423.42±12.51 0.47±0.17 144.52±6.34 112.38±4.57 t/25.773 2.155 26.603 48.659 P/0.000 0.033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
护理后,参照组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显著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对比[n(%)]
3 讨 论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心脏机能较弱,需要加大护理才能较好的保护患者,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临床针对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了有效研究,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脏健康度明显提高,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处于正常范围,而且明显比常规护理后的患者更好,减少了患者的心脏难受程度[1]。
集束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手术后的行走距离,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危险因素,规避了感染等并发症,保障了患者的康复速度[2]。集束化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突出了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降低了不良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3]。集束化护理干预缓解了临床护理的压力,保障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舒适性[4]。经过本次分析得出,护理后,参照组的临床效果显著差于观察组;参照组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显著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康复有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效力,降低了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