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效果
2020-06-10李珊珊
曾 钰,李珊珊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十五病区,江苏南京 210000)
痔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肛肠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肛门疼痛为混合痔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 可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排便困难、尿潴留、血压升高等。肛门部位末梢神经丰富,感觉极为敏锐,手术创伤可引起局部疼痛,导致肛门括约肌炎症、痉挛等,不利于术后患者康复,因此加强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重点[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痔病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分为对照组,未使用镇痛泵患者,使用揿针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为46.9±11.6岁;观察组中,男1 9 例,女11 例,年龄为1 8 ~7 4 岁,平均为41.3±13.0岁。不同组之间基础资料比较,没有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 法
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镇痛, 手术时的麻醉方式为为全麻与局麻的联合,手术完成后将静脉镇痛泵安装,持续泵入剂量为2ml/h。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手术采取静脉全麻和局麻联合, 麻醉下完成手术, 在手术结束回室后给予揿针治疗,取合谷、内关、孔最穴。
1.3 观察指标
(1)镇痛效果评估:分别于术后疼痛治疗前、治疗2 h后、12h后,24h后、48h后,首次排便时采用长海痛尺(VAS)[2],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VAS 疼痛分级: 0~1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3~5分代表疼痛程度为中度:患者睡眠受到较轻度影响,需使用止痛药进行镇痛; 5~7分代表患者疼痛程度为重度:正常睡眠受到影响,必须采用麻醉剂等相关类型止痛药进行干预;7~9分为剧烈疼痛: 影响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9 ~10 分为无法忍受疼痛:影响睡眠严重,取被动体位或伴有其他症状。[3]
止痛疗效判定标准:从术后患者自觉需给予止痛治疗,采用止痛手段开始。显效:经治疗后30 min内肛门疼痛基本消失,患者行动自如;有效:经治疗后30min内肛门疼痛有所减轻,局部有轻度疼痛或不适;无效:经治疗后30min内肛门疼痛未减轻,需要采用其他镇痛方法[4]。
(2)观察治疗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
(3)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4.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疼痛强度比较
经使用静脉镇痛泵、揿针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 , 在术后疼痛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治疗后2h, 对照组的镇痛效果优于观察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疼痛治疗后12h、24h,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P>0. 05 ) ,在疼痛治疗后48h、首次排便时, 由于静脉镇痛泵已下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两组患者止痛疗效比较
止痛治疗 30 min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χ2 =0.799,P=0.671>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3: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混合痔手术之后非常容易发生疼痛,现代医学认为导致术后疼痛的原因主要为手术损伤、刺激;术后创面感染、水肿;排便时粪便摩擦;手术瘢痕挛缩引起疼痛;心理因素等。手术之后一般选择口服或静注相关药物或选择镇痛泵进行症状的处理。但是在临床实践与应用过程中,口服和静脉注射镇痛药多有胃肠道反应、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易产生依赖及耐药性。中医医学认为手术后患者由机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因此可以从疏通气血、宣畅经络,以达缓解疼痛[5]。针刺合谷穴可以促进机体脏腑气血运行,促进创伤部位恢复,减少致痛物质产生,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同样为八脉的交会穴位,研究显示,该穴能够镇静、止呕。孔最为手太阴的要穴,能够宣畅机体肺气,又能够活血止血、调气祛瘀,因而可以在痔疮患者中应用。
本研究显示,揿针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小,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作肛肠科术后镇痛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