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2020-06-10简黎
简 黎
(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 中山 528403)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针对恶性血液疾病常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期间需要良好的临床护理配合,才能避免患者情绪因素及依从性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本文详细探讨了全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94例探讨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男26例、女21例,平均年龄(34.5±2.3)岁;对照组为22例男、25例女,中位年龄(35.0±2.5)岁。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全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①首先为每个患者建立档案,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饮食习惯、家族收入及护理中常存在的护理危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加强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提高家属的配合度。③健康教育: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造血干细胞移植重要性、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可建立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分享疾病相关资料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内容,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和家属心中的顾虑;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度;并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及时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1]。
1.3 观察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单项总分值各为10分,指标越好分数越高。并详细记录对比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描述用(±s)、t检验,计数数据描述用n(%)以及x²检验,当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下表1。
3 讨 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患者先接受大剂量的化疗以及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治疗清除体内的肿瘤以及异常克隆细胞后,方可采取回输自体或他人造血干细胞,从而达到重建造血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目的。长期药物治疗阶段产生多种化疗副反应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因此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及依从性,从而增加了临床护理治疗难度。所以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及时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及错误认知,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2]。为此,本文将全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治疗当中,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护理小组,评估患者各类危险因素及护理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从而确保了护理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并且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心理辅导,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通过疾病知识教育、微信平台和饮食指导等多方位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确保了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3]。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50,±s、%)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50,±s、%)
组别 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 护理依从性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后观察组 6.2±0.4 9.5±0.5 6.4±0.2 9.4±0.6 5.7±0.5 9.3±0.7 2(4.0)对照组 6.3±0.5 8.3±0.3 6.5±0.3 8.2±0.4 5.8±0.6 8.2±0.5 8(16.0)t/x² 1.1043 14.5521 1.9611 11.7669 0.9053 9.0419 4.0000 P 0.2722 0.0000 0.0527 0.0000 0.3675 0.0000 0.0455
由上述分析结果得知,通过全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增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减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