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矛盾性问题研究

2020-06-09周迪庆

公关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

周迪庆

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是政治参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众力量,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呈矛盾性的表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极大的消极作用,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参与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需要我国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是十分重要的群众力量,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就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矛盾表现

(一)政治参与态度的矛盾

从相关研究数据来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态度不管是对参与的意愿或是参与的影响上看,都呈现着各种矛盾表现。

1、乐观与悲观相冲突的政治参与意愿

在社会不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对国家事务,政策路线有了不少的了解,有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政治事务的兴趣。这说明,我国当代大学生关心政治、有着极其强烈的政治参与需求。

2、有效与无用相冲突的政治参与影响

大学生普遍的政治参与意识还与其政治参与效能感有关。一般来说,政治效能感强的人比政治效能感弱的人会更多地参与政治。据有关研究,部分大学生还是对政治参与有一定的重视,并认为大学生参与到政治中来,对其具体的实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体现出没有对自身的特殊身份在政治参与中而有相应的认识。

这说明虽然如今的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概念、途径已经拥有了系统与全面的认识,能掌握其基本内涵与方法,但这种认识还是较为狭隘,大部分都是通过对书本知识最直接的接触,而对政治参与的具体实践的认识还是远远不足的。

(二)政治参与认知的矛盾

在对政治参与的途径中,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了解大学生的传统政治参与途径,大部分大学生对新型途径的相关知识也表示了解,但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却忽视了在大学校园中更为切实的政治参与途径,误认为其不属于政治参与范畴。而对于传统的政治参与途径的认识,大学生更了解的分别是在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方面的内容,而对政治决策的认识还是较为局限。

这说明虽然如今的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概念、途径已经拥有了系统与全面的认识,能掌握其基本内涵与方法,但这种认识还是较为狭隘,大部分都是通过对书本知识最直接的接触,而对政治参与的具体实践的认识还是远远不足的。

(三)政治参与行为的矛盾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是大学生与政治联系的最直观表现,直接反映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程度,对我们研究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有重要的意义。

1、积极与消极交织的政治参与理论学习

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学习提供的各种机会与渠道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为政治参与做好理论准备的基础。这些渠道包括有强制性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还有灵活性较大的各类与政治参与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各类相关讲座但是这类思想政治课程的参与情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的缺课率较高,相关研究说明: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常缺课,甚至上课的原因绝大部分都认为是为了“点名”,“获得平时成绩”,如果没有这些强制性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很可能出现与听取讲座一样的状况,可见大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2、积极与消极交织的政治参与活动践行

相关研究说明大学生在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学校里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大学生们体验到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学生们也积极参与,为大学生日后进行的更广义的政治参与打下良好基础,做足思想准备。

综合来看,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认知与行为的契合水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拥有了基础的政治参与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之一,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基础,另外加之学校与社会提供的客观的便利的参与机会和实践,使得大学生的政治知行进一步统一。但有关研究说明,这种知行在统一中仍有不少矛盾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活动的参与,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预期更多是满足个人的利益,政治参与是一块实现自己经济或是权利上追求的一块跳板,而这与政治参与本身的应该拥有,应该实现的原则是相悖的。这方面体现出大学生政治參与中的功利性,在明确知道拥有一定的利益回报后,选择参与政治的比例进一步提升。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矛盾性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矛盾

我国通过确立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本质上确立了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利管理国家事务。但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上看,虽然很多大学生都拥有高亢的政治参与意识,但由于他们可以进行政治参与的途径较少,使得他们的能力没有发挥的渠道,因而限制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仅限于传统的途径,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这些较难参与的渠道,大学生相较于已步入社会的其他群体而言,其经济、政治能力与影响力较弱,活动的区域与方式有限,因此很难参与到政治中来。因此,有损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信任从而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

(二)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

政治文化的认知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和选择,使大学生相应地确立自身的政治价值标准、在政治行为过程中的方向。有些大学生由于对政治知识理论掌握的不足,对我国政策与发展的不全面认识,或是在大众媒介的快速传播的片面误解下,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识能力,在西方政治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容易对我国的政治理论、政治工作失去信心,动摇自己的信仰。

传统政治文化也影响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确立。几千年封建专制下,中国民众的政治意识至今仍无可避免地遗留有着对政治的距离感,使得公民对政治参与抱有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这种文化因素必然都会削弱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

如今国家的民主环境呼唤的是积极参与,热心投入政治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应该是一种自我实现,一种心怀大众的理想,但社会上的功利气氛,致使社会中的各个层面都对政治参与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或是说有价值观上或利益追求上偏移性的追求,这种矛盾性的表现无疑会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成长痕迹中,而成为影响政治参与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民主需要与社会政治环境的矛盾

从学校方面上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越发重视,通过思政课教育、各种仪式活动、从家庭方面上看,家庭作为大学生接触校园甚至社会前影响如今国家的民主环境呼唤的是积极参与,热心投入政治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应该是一种自我实现,一种心怀大众的理想追去,但社会上的功利气氛,致使社会中的各个层面都对政治参与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或是说有价值观上或利益追求上偏移性的追求,这种矛盾性的表现无疑会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成长痕迹中,而成为影响政治参与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降低大学生政治参与矛盾性的对策建议

1、完善便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政策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仍较低,规范还不够健全。为此,要从政策上保障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得以拓宽,让大学生能以多种方式投入到政治参与中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加大各项事项管理决策中的透明度,各重大事项的公开,以增加自身权威,提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信息,并用如网络投票、信息收集等方式使大学生投身政治参与,同时政策上重视与保护大学生利用如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发挥对政治的舆论作用。

2、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教育

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系统学习政治知识的途道,而目前大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主动性缺乏,因此大学的课程设计应该丰富其形式,改变呆板乏味的教育形式,在进行知识传输的同时提高趣味性,发掘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奥妙,让大学生们主动学习。并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在不引起大学生对政治反感的基础上,对基本的政治理论及政治参与的知识,对正确的政治生活观的树立。

3、大学生政治参与素质自我提升

大学生要主动参与最基本的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了解其中的乐趣与奥妙,而丰富多样的知识讲座,更为理论学习打开了另一扇门。同时积极关注各种媒介上对政治信息的传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互动,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将理论实践运用到实践中。

4、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自我调节

大学生要在心理上主动摆脱几千年来在我们血液里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传统政治思想,从“权威崇拜”中走出来,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突破顺从型政治造成的心理阴影,树立对政治影响的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政治中来。但同时,也要对政治局势、自身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平衡过于理想化的政治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不仅仅是政府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策,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可能出现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对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优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路径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发展,具有长远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晨.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

[2]杨倩.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与引导对策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

[3]李建玲.大学生政府信任度与网络政治参与态度的相关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教育学,2013.

[4]张依.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

[5]张海波,王明生.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J].南京社会科学,2011,(9):75-82.

[6]祝阳,伊术通,苗夏箐,杨瑞萍. 大學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以北京5所高校为例[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3-67.

[7]王东红,吴永祥.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22-23.46-50.

[8] 陈付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7):72-77.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