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外之意,意在言中”言语行为的逻辑解析

2020-06-09刘伟

公关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刘伟

摘要:本文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答记者问为例,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对傅莹部长答记者问的言语片段进行逻辑分析,力证言语行为理论的实用价值。同时阐释了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三者之间的逻辑递进和相互关联性。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以言指事 以言行事 以言取效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通常是把言语与行为联系起来加以研究,说话人一定带有某种指示或者根据这种指示而产生某种行为的意图会体现在言语中,让听者在心理或者行为上产生预期反应。

1.1 言语行为理论的阐释

言语行为理論是把交际过程中的言语作为一种行为来研究的理论。行为反应论的产生与本世纪初心理学中以华生(J.B.Watson)、施金纳(B.T.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有关。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用“说话人的处境——言语——听话人的反应”这样一个代表因果序列的公式来解释语言意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结合现实例证人类的言语行为是从刺激到反应的复合。人类想吃到东西用语言表达的这个过程,就是言语行为和完成事实,如图所示。言语的刺激导致行为发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语言交际产生行为功效。

图1.语言行为和实际事件

正如公交车上,如有老人上来,如果没有空座,也没有人主动让座,售票员就会播放“请为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位”。那就看有座位乘客的反应了,让与不让就取决于这句话语的魅力,不一定以言取效,但是言外之意是一定凸显。

2. 言语行为的逻辑解析

就言语本身而言,往往是言为心声且带有某种隐含用意,言语的交际功能也恰恰得以体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傅莹始终面带微笑,用柔和的语言回答记者的问题,面对日本记者的尖锐问题,她没有慷慨陈词而是以柔克刚,言语中表明了立场,且很有原则性。下面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答记者问中的言语片段为例,借助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解析说明言语行为三种类型,同时展现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语言魅力。

2.1以言指事

语言表面看来是就事论事,以言指事是交际过程中说话者用声音或者文字表述出来,传递说话者的思想和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所指。发言人傅莹始终面带微笑,言语温和轻柔,富有亲和力,但柔中带刚,立场明确,原则性很强。个性化的语言传递出整个国民的心声。比如:

[日本共同社记者]问了一个关于海洋的问题,说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海洋利用海洋,提到如何缓和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关系,说中国的外交态势强硬而且是咄咄逼人。

日本记者针对海洋问题,显而易见,他关注的不是海洋生态,不是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更不是日本3·11大地震带来的核辐射问题,而是中国和周边有海洋搭界的摩擦问题,重点是自己所在的日本国。他最想了解的肯定是中国政府对中日关系,特别是钓鱼岛问题,而且他用“咄咄逼人”这样的词形容,似乎他用“以言指事”先设下圈套。但是我们的发言人用温和而友善但不失强硬“回击”了这个问题。

[傅莹]:你一说到这个问题,中国记者笑了。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与此相反的观点,不少中国人现在是感到中国的对外政策有点柔和,希望我们的对外政策更加强硬一些才对,特别是有周边国家进行挑衅的,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展现给世界。我们要看到差距。

到底是中国外交咄咄逼人还是贵国姿态强硬?不言而喻。在中国国内听到的意见基本是相反,其实我们国家政府和人民已经是感到自己有点过于“顾全大局而做出了不少让步”,“希望国家更加强硬些,尤其是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明我们隐忍的时候太多了,民众都有些不满了,而且面对“挑衅”,这个词也是恰如其分,我们就算强硬也是非常适度,面对挑衅我们往往都过于谦让了!顾全大局,韬光养晦,隐忍求和都是有限度的。日本国内的声音和中国国内的声音是有差距的,这是事实,不能偏信一方。差距一词正好映射了在不同立场看问题的差距和分歧。言辞并不犀利,而且发言人始终是面带笑容。这里的“以言指事”,强调事情的两个方面,即事情存在差异和分歧,那就要求同存异!

2.2 以言行事

“以言行事”是说表达者在用词指事的同时实施了超出该话语本身的引申意图,希望能让对方明白说话者的意图,甚至是认同说话者的思想内涵,为下一步采取行动作准备。

[傅莹]:首先我们国家政府一直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我们毫不动摇地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主权权益,同时我们积极维护地区的和平、世界的和平,……在领土争议问题上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有的国家断然采取激烈的挑衅的行为,我们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我认为这也是向这个地区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地区和平,保持地区的和平秩序。亚太地区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贯本着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彼此要有信誉、要信守彼此之间达成的既定协议和和平承诺,要坚决信守达成的共识,否则就乱了。

傅莹首先陈述了中国一贯不变的外交立场和政策:独立自主和维护和平。我们积极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但是有“挑衅”行为,我们要果敢应对。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光用忍让来换取和平,要“以言行事”就是要积极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不容回避。我们释放的信号还是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和亚太地区的共同利益。“国与国之间要有信誉,要信守彼此之间的承诺”这很显然说明有些国家不守信用,不讲信誉;我们不能让这个和平的秩序乱了,我们要坚定地维护和平,所以我们所有的行动都释放的是和平的信号,我们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里传递的信息是说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和平的大国,但是负责任和维护和平绝对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言人这里用“信号”一词确实含义颇丰,这个信号包含:维护和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积极应对挑衅等等内涵,可以各自揣测捉摸。中国崛起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却被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政治领导解读出无数个千差万别的“信号灯”。无论是威胁论还是霸权论,还是和平友好论都不能改变中国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

2.3 以言取效

“以言取效”就是言语表达了意图,希望产生影响和效用,能够让听话者产生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回应。

[傅莹]你刚刚提到与邻国之间的争议问题怎么化解,中日之间问题分歧显而易见,不用多讲,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通过商谈去解决分歧和矛盾。如果对方采取的是强势和強硬对策,并且摈弃以前达成的诸多共识,那么中国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关于这个问题,希望共同社的记者可以带给日本政治层面的人,带给日本的有识之士。

从傅莹副部长的言语中知道:我们中国人民是希望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矛盾,中国人民有着良好的愿望和善意的出发点,和谈协商要双方都有此种意愿,才能坐到一起。我们希望谈判,但是对方不希望谈判,甚至是选择强硬举措,我们自然要选择“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做法。借这句中国俗语“正话反说”,言外之意,意在言中,这是带有警告的意味。下面傅莹又把钓鱼岛的历史简单陈述一遍,向这位日本记者证实要正视历史。

[傅莹]:关于钓鱼岛的问题,不存在所谓的争议,历史为证,事实清楚。就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从清政府手中窃取了钓鱼岛,这是毫无疑问的,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日本当局的各种文件和文献档案,乃至日本学者的书里,都有记载。真心希望日本民众能够听到这些真实的情况和声音。

[傅莹]希望今天通过你的报道能够实事求是地向日本社会传递这些信息。我们非常希望日本社会和民众能够仔细倾听中国人民的声音,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当今发生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两个国家才能相向而行,合作共赢,找到对话的基础。谢谢!

从上两段话中,看出我们中国尽管拿出足够的诚意,但是对方一意孤行,那就希望日本记者把中国人民的心声带给日本的当局和有识之士,要有所行动,不能无动于衷。关于钓鱼岛的历史事实,日本政府的文件里都有记录。所以傅莹说:“希望今天通过你的报道能够实事求是地向日本社会传递这些信息。我们非常希望日本社会和民众能够仔细倾听中国人民的声音。”日本人民可能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清楚,日本的政治高层和右翼势力蒙蔽日本人民。傅莹言辞婉转,但立场鲜明,希望能“以言取效”,但是这里的“言”能否取“效”要看对方的态度和实际行动。立场鲜明,意图清晰,传递的信号是告知对方,也是告知全世界,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态度和立场。

3.结论

通过对傅莹的回答日本记者的言语进行逻辑解析可以看出,言语行为理论并不是把语言分为三个彼此孤立的层面,而是对言语交际过程的缜密解析。言语行为多数时候就是表达一种想法,阐述观点,表达意图,至于能不能“以言取效”,那还要看对方的回应。大会发言人傅莹答记者问,我们看到傅莹的温文尔雅,知性潇洒,但是她的言语是绵里藏针,不亢不卑的,正是体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逻辑递进和相互关联性。

基金项目:菏泽学院双语教改项目(2015);菏泽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6014)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1:145

[2] 王健平.《语言哲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191,192,209-212

[3] 傅莹回答日本记者:你提问时中国记者都笑了,2013-3-6 00:17 http://www.czn.com.cn/article-553415-1.html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
浅析中英商务信函中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
中韩“劝说”言语行为的界定探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
论“言语行为理论”的涵义及其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