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足跟痛,要适度休息
2020-06-09张滢
张滢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症状。造成足跟痛的原因眾多,追根溯源,多为足跟部位的骨质、关节、滑囊和筋膜等组织病变所致。对于产后女性来说,足跟痛更为常见,产后足跟痛又称“月子足跟痛”。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产后足跟痛呢?
足跟痛与激素变化有关
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为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此时女性体内的激素将发生一系列改变。
随着激素的改变,体内的关节韧带会变得松弛,尤其是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等部位,以适应胎儿不断生长发育和最终娩离母体的需要。这种激素对韧带等组织的影响,在体内是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它对于类似骨盆韧带的组织,都会产生相同作用。因此,女性在孕期,躯干及肢体的肌腱、韧带弹性均会有所下降,关节囊会变得相对松弛,肌肉力量也会有所减弱,因此较易发生损伤。
同时,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发育,尤其到孕晚期,孕妇体重明显增加,足部负重也急剧增加,原本已变得脆弱的足部,其受损概率较大。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足跟痛还与分娩过程有关。分娩时,除了关节韧带松弛极易造成损伤外,女性的会阴侧切或剖宫产孕妇腹壁上的切口,都会造成盆底肌肉的变化和疼痛,经过身体内筋膜的传导,身体受力的一部分会转移到足跟,从而产生足根部疼痛不适。
产后,随着女性体内激素的恢复,关节韧带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女性过早过多地从事体力劳动,松弛的关节韧带除了无法有效恢复外,甚至还可能遭受损伤,最终因肌肉、韧带等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感觉。由此可见,产后适当休息是必需的。
休息要适度
为了有效避免产后足跟痛,女性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产后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过早、过多地参与重体力劳动。
产后休息并非卧床不动。人体足跟部有较为充实且坚韧的跟垫,跟垫位于跟骨下方,是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跟垫弹力强,对体重造成的压力、行走活动时的震动都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如果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基本不活动,甚至很少下床,其跟垫就会因为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起来。当产妇满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时,薄弱的跟垫对体重的支持和对活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就会明显减弱。同时,薄弱的跟垫还会因为突然受到不断的摩擦、挤压而发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最后导致足跟部疼痛。因此,如无特殊情况,建议产妇及早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做运动,比如做产后保健操等。
适当休息可有效避免肌肉韧带等组织劳损所导致的疼痛不适,而适当运动则可使跟垫逐步适应并不断得以锻炼,避免废用性退化和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生。适当的锻炼还可使筋膜张力下降,分娩损伤导致的足跟痛也可明显减少。
还有,孕期和产后三个月内,女性要避免穿高跟鞋和硬底鞋,而应选择合适的鞋子,保证相对脆弱的足部组织不会受到损伤。足部保暖也很重要,产后要穿护脚趾、足跟的鞋子,穿凉鞋、拖鞋时建议穿袜子。
产后如果出现足跟痛,可先予以局部热敷,或用红花油外涂,也可前往医院诊治。产后足跟痛与一般足跟痛的治疗基本相同,孕产妇大可不必为此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