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时政教育浅探
2020-06-09贺旭琳
贺旭琳
[摘要]时政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时政教育,要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政素材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内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时政教育活动,促进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时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56-02
思想政治课是深入开展时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师是传递时政信息、宣传党中央政策方针的中坚力量。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时政要闻引入高中课堂,将社会生活与课本理论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近年来的思想政治高考题普遍以重大时政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时政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成为影响其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重视开展时政教育。
如何开展好高中时政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高中时政教育必须兼顾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既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又要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甄选时政素材,是开展好时政教育的前提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是新一轮课标修订的标志性追求,也是其最大的变化。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恰当的议题组织和实施教学,突出观点教育和价值引领,这离不开恰当地选择情境素材。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时政素材,让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这些熟悉的素材加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时政内容选择上,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选取彰显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典型事件,促进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如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通信、能源、天文、军事、基礎设施建设、外交、国际贸易、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教师可选择相关素材引入教学。
2.时政信息来源上,关注央媒分析类新闻节目,如《新闻周刊》《新闻1+1》《东方时空》《国家宝藏》等。通过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准确把握时政脉搏。
3.选取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的内容,特别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监察体制改革、民族精神等相关内容。因为这些教材中新增加或修订的内容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政策方针与治理理念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特别需要补充相应的时政素材。
二、以时政真实情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时政教育的本质追求
时政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时效性、真实性。不同于理论学习,时政教育提供的是鲜活的社会生活情境,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触发的是学生的真实思考与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促成的政治认同,往往更真实、更坚定。因此,开展时政教育要特别注重时政素材的时效性、真实性,及时展现时代最强音,及时回应学生对现实生活重大事件的关切。
以时政真实情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适时把时政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将阻击新冠病毒疫情群防群控的事例融人政治生活“民主管理”的学习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基层民主自治在抗“疫”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感受我国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优势,从而树立制度自信,巩固政治认同。
以时政真实情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还要适时上好时政教育专题课,特别是针对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重大社会事件要设专题精讲。精讲有助于引导学生厘清事件的现象、原因、影响、对策,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如2019年的乱港事件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高中生影响较大,为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笔者选取了学生关心的几个议题,分三个环节开展时政专题教育。首先全景式展示乱港事件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实事求是;接着让学生围绕他们关心的问题,通过问答、争辩、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去伪存真;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拟标题,撰写时评小论文,表达观点、升华认识。整个时政专题精讲的过程就是在回应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切,传递时代发展的声音,增进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的专题精讲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多种时政教育活动促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在时政教育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当然不能仅仅靠说教和填鸭式教学来完成,还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心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开展课前“新闻播报”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时政理解能力。课前“新闻播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社会生活的习惯。学生筛选、理解、分析、评述新闻的能力是长期培养、逐渐提升的。在“新闻播报”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甄选素材,从了解到分析,从泛谈到术语表达,分学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一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PPT进行播报,并简单回答同学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时政的理解。
2.制作时评小视频和撰写时评小论文,全方位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从高二开始,笔者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假期尝试运用现场采访、走访调研等方式加深对时政的理解;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在时政专题精讲之后撰写时评小论文。这两种方式都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这是一个先将知识消化、内化再外化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极具价值。
3.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校本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国际观察”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从一系列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具体事件中观察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加强他们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展,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广,讨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这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真正朝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方向发展。
4.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如组织“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宣讲活动,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开主题班会,提高宣讲活动的质量。
总之,开展高中时政教育时要发挥其独特作用,推动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