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新探

2020-06-09唐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唐平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语言就是左膀右臂,它不仅是教学工具,还是教学内容本身。老师的语言要精确且富有哲理,又要添加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富有魅力。这样对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把握语文知识以及鼓励启发学生上都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剖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语言逻辑性 语言情感性

一、课堂教学语言逻辑严密性

教学语言的逻辑严密性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剖析和串讲上。小学生学习课文时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模糊,没有清晰的思路去梳理和串连文章。因此,教师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文章的起、承、转、合,为学生指明理解的思路,同时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判断要合乎规定,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对学生理科方面的学习产生助益。在教师阐述文章寓意和道理时,往往需要运用一些带有思想性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给整堂课带升华。一些思想深刻的话语,不仅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够引起他们的思索。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是规范严谨,教学语言应当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应当在保持口语性的基础上符合书面语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把语文课文中的语言延伸到课外,注重以准确的描述和丰富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刻细致的表达。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表现为语言的鼓动性、节奏感、幽默性。

鼓动性是指通过事实、修饰与节奏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所谓以情激情。教师在朗读指导时,往往要让学生带入情感,但是前提是教师自己先要走入情感之中,才能指导学生,让学生融情于文。

节奏感是指通过语速、语调、音重、音量等的变化,使语言变得抑扬顿挫,跌宕有致,从而有效地表达教师的思想情怀。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情感来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节奏感,既使学生不会觉得枯燥犯困,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感情的变化。

幽默性是指通过各种幽默的手段,让语言变得诙谐风趣,充满感染力。小学生对新鲜好玩的事物总是兴趣十足,好玩的话语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幽默的话语,往往能将一些已经兴味索然的学生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但是切记,幽默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切不可因追求幽默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当有平日里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最近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可以说“大家可都要学习××同学比火箭还要猛的学习势头呀!”但是不能说“××同学最近学习势头这么猛,是不是在学习笨鸟先飞的精神啊”。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场景性

教师在不同的场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在课后,如果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该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一个适合他的方法教导他,并与之探讨想法。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大多数同学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同时不可在一些无关问题上过多探讨,要及时结束这一环节,不影响教学进度,不偏离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有趣的语言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应当善于变化教学语言,能够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去认真地感受教师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为学生创设积极生动的语文学习意境,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感性空间,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意愿。

四、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有互动性特征,教师应当激发小学生自主表达的愿望,教師的教学语言应当体现教师的主导价值,真正地做到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当营造和蔼可亲的教学语言环境,注重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教师应当设置良好的语言情境,配合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注重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

教学语言要有文本语言的特征,能够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教学语言,基于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当地控制与学生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基于教师的语言更好的体会文本内容。应当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口语对话,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中表现出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表达意愿。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教师的语言表达还要有一定的主题性,强调根据主题内容确定语言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语言思维,鼓励学生反思,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语言引导有效性目标。

总之,使用好课堂教学语言,可以促进小学生提高语文基础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储备语言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性。小学生的语言主要来源于模仿,教师是小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只有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才能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的日常表达规范正确,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水平,达到有效的纠正和示范引导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语文知识有重要意义。运用好教学语言可以达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恰当地使用教学语言,给学生构建符合生活实际的语文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93年版。

[2] 陈杰、郝向阳、刘玉洁、吴川波《浅谈专业课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 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初探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