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IC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06-09陈胜花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构建研究

陈胜花

摘 要:SPIC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授课模式,也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风向标。该种模式强调赋予学生绝对的主动权,而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文章以SPIC理念为基础,探讨SPIC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SPIC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123-02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此后,“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2016年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逐年提高。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育效果的评价是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找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逐一改进,从而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一、SPIC理论的提出

SPIC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作为主导,以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文化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缩略语,即“Student-centered”“Projiect-orientated”“Integrated-skill training focused”“Culture competence cultivation based”。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知识的学习需要由学生个体来负责建构,并非他人的传授。在创新创业中,学生也是其中的主体,是创新创业的主动建构者,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的辅助者、指导者,不能替代学生。在SPIC理论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提升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创业成功率。

基于SPIC的要求,在创新创业上,要做到“输入”“输出”的结合,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由于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创业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放任自由,不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与关注,就会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无的放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要予以高度关注,根据学生的具体项目、开展情况,将其看作需求不同的“客户”,以学生、项目为主导,将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作为最终目标,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的种种问题。

二、SPIC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求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是因为创新。在创新创业方面,也要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求职、就业上的需求。如果缺乏与之相符的评价体系,那么很可能导致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

同时,评价体系的制定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教师要根据具体要求来对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培育目标进行评价,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

针对SPIC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由“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两个方面组成,其初衷是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引导他们在现有知识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总之,创新和创业是创新创业的两个方面,但是两者并非简单的结合,在人才培育上,既要关注人才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也要挖掘人才的潜在创业能力,让他们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合作沟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当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是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毕业后创业,而是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基于上述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上,要以育人目的为出发点,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创业质量,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决策,因此,在评价上,要凸显出公平性与科学性,根据评价功能、评价方法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并灵活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模式。

三、SPIC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

SPIC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的设置需要科学选择指标,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搜集、分析、处理,结合创新创业要求,遵循全面性、客观性原则,结合各个专业要求,兼顾理论与实践,形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格局。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这是评价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2)全面发展原则。根据全面发展原则,将创新创业活动作为整体,从全局出发对具体指标作出评价。

(3)相对性原则。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分析,避免绝对化,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顶层评价体系的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计划的顺利实施,是由上级部门领导来决定,其分管领导包括高校党委、院系。对此,高校需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将创业竞赛、社团活动、理论学习常态化,构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创业奖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上述职能都是高校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能,对其进行科学构建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

(二)主干评价体系的设置

在主干评价体系上,需要涵盖“学生”和“教师”两类。

在学生方面,重点评价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这属于主干评价体系的关键内容。高校創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都是在上述指标中体现出来的。具体来看,设置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的评价指标时,需要充分反馈创新创业作品质量、活动参与率、获奖情况等。其中,创业精神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质量的条件。良好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创业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敬业”“冒险”“协作”“激情”方面,展现了学生的自信心、心理素质。创业意识是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活动时的行为、态度,也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驱动力,包括动机、需求、兴趣、信念等。创新创业素质体现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创新创业作品完成情况、毕业创业率、学习效果与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等方面。上述内容的评价涵盖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各个方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对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评价。教师强弱,直接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质量。教师需要具备创业、企业管理经验,学历、职称也要满足相关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责任意识。关注教师“专业知识”“自身创新力”“生理与心理能力”的评估。

(三)社会评价指标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指标不仅涵盖校内指标,还要纳入社会评价指标。各个学校需要对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创业情况进行调查,与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听取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关注用人单位的评价,了解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的需求,据此调整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在社会评价上,需要涵盖“创业率”“创新创业成功”“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几个方面。

(四)核心评价指标的构建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主要表现在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上。

理论课程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业讲座”等,还包括结合高校优势与专业课程开展的一系列必修与选修课程。通过对理论课程的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对现有课程内容体系的满意度,看现有课程内容能否满足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而实践活动包括各类日常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针对日常活动的评价,要看日常活动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质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要看有无根据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来设置心理辅导课程和辅导部门;针对社会实践的评价,要看实践内容是否纳入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之中。通过这种完善的指标构建体系,能够从多个方面评估出学生的表现。

四、结语

SPIC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在其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者、參与者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创新创业活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意识,让他们能够顺利地择业、就业以及创业。

根据SPIC理念的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需以学生为主体。基于这一理念,我们提出兼顾教师与学生,从理论课程、实践体系、社会评价来着手构建综合化的评估体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高校具体专业设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一步验证、完善、修改,尽可能淡化外部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宏涛.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8(2):84-86.

[2]林 泓.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1):58-60.

[3]孟元元,杨依婷,朱佳妮,刘进军.透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看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宁波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18-121.

[4]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56-60.

[5]刘文彬,邵云飞.基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研究——以四川省的经验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4):44-50.

[6]钟嘉琳,曾群超,余全民.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以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3(5):74-83.

猜你喜欢

构建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