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转趣,促进深度的数学思考
2020-06-09于春生
于春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激發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为学生提供刺激性的材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从而诱发学生的质疑,让他们去主动发现、积极思考.
一、创设情境,借境激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材料,使抽象的内容富有情境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让他们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如在苏科版七下《图形的平移》一课教学中,教者带领学生回忆游乐园内的小火车、滑梯、缆车等项目的图片,并为学生呈现手扶电梯、在笔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视频,引入平移的概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境兴趣.
二、设置悬疑,用疑生趣
疑是思的起点,学生有疑才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创设充满悬念的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制造“不平衡”,让学生在困惑中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苏科版七上《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教学中,教者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串数字——149162536496481,提问“哪位同学能在短短的15秒内记住这15个数字呢?”学生于是开始背诵,有的学生开始意识到这串数字有一定的规律,教者适时引导,“这串数字是有规律的,你想知道这个规律吗?”教者以提问设疑,为学生提供一个悬念,让学生对这个数字游戏产生质疑,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创造性地选用教材素材,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能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新旧经验的超越,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意愿.
三、寓美于教,以美激趣
数学具有和谐性、奇异性、对称性,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带来美的氛围,能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美的存在,使他们形成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将学习材料中美的元素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数学教材中的美不像艺术作品那样外显,对初中生来说存在着理解困难,难以感受到美的内涵.缺少美的内涵,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带领学生感知数学之美,要为他们创设美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师生相融的氛围,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如在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者以“升起的太阳缓缓离开地平线”引导学生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从而以极大的兴趣投身到学习之中.
四、促进参与,丰富体验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这里面充满着信息的交流,学生在基于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吸纳与建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主动在黑板上板演.一些学生基础较好,他们会主动尝试,而一些学生的基础不好,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恐惧感,教师要鼓励他们尝试,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课堂.课堂没有对话、讨论,就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要学习他人的思考方法,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课堂的讨论也要提出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分享、倾听、辨析的基础上增进自己的理解.如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者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矩形入手,沿其对角线剪下两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说说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除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教者创设情境,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想探究.课堂是学生质疑、讨论的主要阵地,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从而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以情感人,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融入到知识的传递之中,实现情与知的交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满足感,为他们设计多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实践,让他们去掌握方法、理解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思考的融入、情感的体验,从而构建情智共融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