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文化培养核心素养
2020-06-09钱秀云
钱秀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变乏味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教师要通过数学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浸润中感知数学的魅力.教师要营造数学情境,让学生以数学的视角去感受生活,以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社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让他们以极大的好奇心从多视角去分析问题,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拓展.
一、融情入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如果融入了数学文化,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究的热情.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以数学文化导入课堂,让数学知识彰显“人文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需求,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讲解苏科版七上《正数与负数》内容时,教者运用不同颜色的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时,以翻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在学习苏科版八上《勾股定理》时,教者向学生讲解赵爽以数形结合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华蘅芳掌握二十多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加菲尔德总统也发明了自己的一个证法的故事;在学习苏科版八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容时,教者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让学生说说学过哪些与数轴相关的内容,数轴所在平面上的点又该如何表示,然后教者向学生介绍笛卡尔受到蜘蛛网的启发,而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教者融情于境,引入史学知识,让学生的知识视域得到延展,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丰富,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借文导问,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文化不仅可以融入到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运用数学文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教者引入“鸡兔同笼”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在小学学习中学生常用假设法、抬腿法、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全新的视角,运用方程去解决这个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他们会尝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文字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以牛与马的对话表述题目,让大家开动脑筋,帮助它们解决问题.马对牛说:你只比我多驮了2个包袱.牛却对马说:如果我帮你再驮1个包袱,我背上的包袱数就是你的2倍了.大家根据牛与马的对话,算一算它们各驮了多少包袱?教者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这里一共有几个未知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设未知数的基础上,从牛与马的对话中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教者将数学问题与数学文化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文文響应,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升华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能涉及其他的学科问题,如海王星、哈雷彗星运行轨道的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在古典文学中,也可以寻找到数学知识的踪迹,如《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曹雪芹还是高鹗所作?这个颇受争议的问题困扰了文学界多年,有学者利用数学中的概率知识去推断作者的语言风格,让数学知识与文学知识“联姻”,以数学分析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建筑学中普遍存在的“黄金分割”也是数学文化的产物,建筑学中将一个简单的数学美转化为气势恢宏的高大建筑,使数学文化得到极大的丰富,能丰富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感知.
如在苏科版八上《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一课教学中,教者向学生呈现美丽的窗花,并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剪得的?教者让学生尝试动手对折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并让他们看看哪些线段、角能重合起来,看看有何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等探索活动,从重合的线段与角中有所发现,其两个底角是相等的,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高的“综合体”.在学生回答后,教者进一步追问,大家手中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操作得出的结论如何来证明他们的正确性呢?要证明两个角相等,方法是什么?如何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教者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在上完课后,教者展示一组建筑图片,并从中抽象出等腰三角形,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融入文化内容,让缺少趣味性、文化性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教师要能借文导问,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获得思维的进阶,能文文响应,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视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