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2020-06-09孙艳萍
孙艳萍
[摘 要]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只有对课堂感兴趣了,才能爱上这堂课,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兴趣的设计者。
[关键词]兴趣;识字;阅读;写作。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做到耳听、心想、口说、手写。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先天生成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耐心地引导培养出来的。通过十几年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发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既有识字教学,也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句子、篇章知识的学习。一篇篇情文并茂的课文,是学生感受艺术形象、领悟生活哲理、逐步认识世界、培养民族气质的百宝箱。因此,要想让学生打好基础,必须在语文课上深下工夫,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现代的教学设备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一、汉字的教学
汉字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是人们运用的书面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根据汉字的构造分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也就构成了汉字的一系列特点:(1)数量多。据记载,汉字大约有六万多个,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音形义,要一个一个的认识。(2)容易混淆。汉字有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因为使用范围的不同,字义之间也发生变化,有的字同音,但字形字义却不同。(3)难度大。汉字不同于欧美的拼音文字,记住字母就可以拼读,可以记单词,而汉字则需要一个一个的记忆。小学阶段让学生认识2500至3000个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大事,必须充分认识学生识字的难点,扎实做好识字教学。根据汉字的特点,一方面,结合长期识字教学的经验,利用现代电化教学设备,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上以分散识字为主,归类识字及阅读识字为辅;另一方面,通过汉字拼音阅读,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1.根据汉字造字原理设计课件,使独体字形象化。汉字虽量多难认,但掌握了汉字规律,也可化难为易,汉字95%以上是合体字,独体字少,这些独体字不仅常见,而且它是组合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结构,学好这部分独体字,对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篇有关识字教学的文章《从学生兴趣到我的义象识字》中提到:汉字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形象了,让学生理解字形,了解字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利用汉字结构设计课件,认识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结构虽然复杂,但是都有规律可循。形旁表意,声旁表音。遵照这一规则设计课件,突出形旁这一特点,加深理解形旁对汉字表意起的作用。比如,在“棵”“颗”两字的教学中,设计的内容是图像小树、白菜、子弹、向日葵、秧苗、星星、红心、豆子、糖块儿、玉米苗,利用图像向学生揭示规律,“棵”用“木”字旁像小树一样,形状高高的,让学生找出屏幕里的图像,用“页”表形状的“颗”是圆圆的物体,像豆子、子弹、星星等就用“颗”,再让学生从屏幕上的图像中找出哪些 “颗”表示数量,这样通过识字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声像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教学
小學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难点,2019年教育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使用语文教材,阅读能力将视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小学生除了在课外阅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外,主要是凭借阅读教材来培养的。小学的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符合儿童形象认识世界的规律。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让学生融入写作氛围
一文一个主体,课文中的情境包含着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要说明的道理,并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中要从整体出发,把知识、能力、情感综合起来,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课件、作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配音乐,有意境地读
有些课文中展示的作品往往通过介绍景物的美,激发学生向往神游的心理,针对这类课文,我们可以选配舒缓的音乐。音乐能放松人的心情,增强人的记忆能力,给人美好的感受。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我选择《海边狄更斯》和《梦中的婚礼》钢琴曲来配乐。通过配乐朗读,再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原文,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3.课本剧,让学生做导演
有些课文情节内容丰富,动作语言描写细腻,我们可以选择部分内容,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做导演、做演员,通过对文中动作语言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阅读时要记录
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时,我们可以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阅读记录,由此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次阅读全篇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书记录是古今中外阅读者最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这个良好习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能积极地动手用脑,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5.阅读要细心体会,不能走马观花
阅读只有认真感知文中的语言情节,使学生仿佛听到了、看到了,在这样通感的情境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思维活动时,内部语言神经随之活跃起来,此刻及时引导学生把内部语言顺势表达出来,设计语言训练,为语言运用提供积极的思维活动,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作文教学
学生言语的表达,是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并与观察思维、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情感的陶冶、人生观的形成,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因而,要完成作文教学任务,需要教师有系统、有计划的组织安排作文教学计划,切实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1.引领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同样不能离开生活。要想让学生把美好的生活、向往的明天体现在作文里,必须从丰富的源泉入手,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细心体验。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其认识能力紧密相联,必须通过观察认识世界,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外面的世界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富于魅力,有鲜明的形象和色彩,有动听的声音和味道,通过组成一幅幅的视听画面,永远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教师就要从这里启迪学生,写作也要从这个生活的源泉中汲取能量,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世界、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进入情境
进入情境要从情境的设计做起:(1)优选生活的场景,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他们提供观察的事物及环境。比如,在广阔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添加一部分细节或小景象。(2)作文的题目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指向作用,教师不能在文体上限制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人、景、物,在作文中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要写,有感而发。
3.美化整理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后,进入一定的情境,再由述说后写成文章。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与观察,逐渐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表达的翅膀,要把美的表现写出来,要把词句的段篇写得更好。教师根据作文体裁的设计,把学生的作文从文字句段到篇章结构,进行认真批注,学生的每一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及时培养他们的写作信心,让他们从内心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兴趣是喜欢某一项事情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看作枯燥的识字课,变得生动有趣儿,把冗长乏味的阅读变得妙趣横生,把讨厌害怕的作文课变得轻松自如。要想让学生热爱学习,必须使学习的过程生动有趣,有兴趣的课堂,学生才能热爱。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位核心[J].外滩教育,2019,(10).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