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

2020-06-09邓红燕

黑河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时空观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邓红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界的热议和讨论。“核心素养”的提出,解决了“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探明了方向。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时空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习最基础的部分,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顺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历史教学的实践情况,剖析了教学过程中“时空观”培育的不足和疏漏,探索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的培养途径,为后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培养途径

2016年9月13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我国素质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顶层设计出台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这一教育要求,成为历史教学重要的任务和课题。在历史学习中,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史实记录中的重要条件,也是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语言。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历史“时空观”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缺乏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时空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历史“时空观”思考和解决问题有重要帮助。

一、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概述

“时空观”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由历史时间观念与历史地理概念组成,即在历史与时间、空间等要素的有机联系下形成的特有观念和意识。当前,我国历史“时空观”教学存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1.学校层面。从学科地位来看,历史这门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地位较低,也是教育层面中的“副科”,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课时安排中也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在课外活动中涉及到历史学科的较少,一些学校甚至一个学期都不开设一次与历史相关的课外活动或比赛。2.教师层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成绩,而不重视教学方式方法,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还原历史情境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完全結合初中教学具体情况开展历史“时空观”教学。此外,“时空观”是历史教学的隐性要求,在教学考评体系中很难体现,常常不设专项考评标准,许多教师没有花专门的时间对历史“时空观”进行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了解历史“时空观”的渠道。3.学生层面。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鉴于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课余时间里重点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很难挤出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历史。限于时间和精力不足,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历史“时空观”,也就无法掌握历史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较为不利。

二、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培养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即学习者在主动的前提下,依据学习材料和他人帮助,树立起知识架构,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从而完成学习过程。为了构建历史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历史学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补充历史时空知识,指导学习方法,为历史“时空观”培养做铺垫

当前,初中生的历史时空知识欠缺,史实与时间层面不对应。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及时对历史“时空观”相关知识进行补缺,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呈现无序化、混乱化。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多采用主体和模块的编排形式,导致历史学习碎片化。为了更好地开展历史“时空观”教学,学校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或历史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时空观”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出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存在的疏漏,引导学生注意专题学习中的时空节点,在学习专题章节的过程中注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梳理。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一章时,教师不仅应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史实的发展历程讲解清楚,还应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形势和时代特征,给学生补充国际社会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一个时空坐标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采用框架表、时间表等多种方法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归类整理,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的框架下理解历史史实。另外,还可以考虑开展历史时空观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学习历史、认识历史。

2.将历史时空特征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敏感度

学习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出发点,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应具备学习主动性,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依据历史时空观念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依据时间脉络串联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最直观和简便的方式。新课改在历史专业性方面降低了要求,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从时空特征入手,结合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现实状态和条件,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清晰的了解,构建起与历史时空特征相符合的历史社会事件,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录历史知识,认清历史事实。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入手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发展形势,让学生熟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国内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3.将历史与地理学科结合起来,加深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也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应补充一些教材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演变的脉络,这样有助于学生感悟历史的人文情怀,树立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史实的发生都依托于具体的地理位置,即地理位置和环境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舞台和空间。培育学生基本的地理空间素养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将历史史实与地理空间联系起来,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当地发生的历史史实,引导学生学会用绘图方法绘制符合历史史实的地图。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可以考虑采用古今地理名词对比以及地理位置名词典故拓展等方法。在古今地名分析对比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做古今地名对照表,让学生直观地比较差异。例如,我国省区制度的起源是元朝,当前一些省份的地理名称就是与元朝的名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元朝各行省疆域地图与当前各省进行比较,梳理元明清三朝各行省疆域的演变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空间感的理解。在涉及历史典故的地名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地名产生的缘由,让学生通过历史典故联系地理位置。此外,还可以结合历史地名引入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都江堰、郑国渠等,这些历史地名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具体的了解,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进行史实调研。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阶段,历史课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深学生对历史“时空观”的认知,引导学生把握历史时空特征,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珊.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2).

[2]张巧容.例讲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8,(6).

[3]艾宛虹.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005).

[4]王福华.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的实践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17,(005).

[5]徐凤文.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J].中学教学参考,2018,(16).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时空观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康德时空观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形成
幻境与宿命——喜玛拉雅时空观的当代再诠释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浅谈高考历史学科的整合与长效复习模型——新时空观的构建与运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