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09林凯旋陈刚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贲门肌层胸腔镜

林凯旋, 陈刚

(1 阳江市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 广东 阳江529500; 2 广东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 广东 广州510080)

贲门失弛缓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由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 男女发病率相近,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 在我国以35 ~45 岁群体最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 食物返流或呕吐、 胸骨后疼痛、 体重减轻,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寿命[1]。 以往临床多采用药物或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但效果较差, 复发率高, 副作用多[2]。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 食管肌层切开术是迄今为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方法, 但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 术后恢复慢, 患者多不愿接受[3]。 胸腔镜和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创伤小、 恢复快且效果确切。 与胸腔镜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 术中暴露较好, 术后恢复快, 术后住院时间短, 明显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4]。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4 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分析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 组和B 组各42 例。 A 组男22 例, 女20 例; 年龄32 ~78 岁, 平 均年龄 (44.12±5.64)岁; 病程1 ~6 年, 平均病程 (3.02±0.45) 年。 B 组男23 例,女19 例; 年龄31 ~75 岁, 平均年龄 (44.35±5.68) 岁; 病程1 ~6 年, 平均病程 (3.05±0.47)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 双下肢外展, 常规消毒后铺巾, 建立人工气腹, A 组于剑突下、 脐左、 脐右作腹腔镜操作孔, B 组则作胸腔镜操作孔。 以长钳带纺纱保护肝脏, 于肝脏下游离大网膜至胃底部, 暴露贲门, 切开贲门处折返, 分离贲门及食管下段, 向下牵拉, 进胃镜, 在食管前壁中线将肌层纵行切开, 直达黏膜下层, 将肌层下黏膜剥离至食管周径的一半, 切除游离出来的肌层, 采用防粘连剂防粘连, 检查胸膜有无积血。 术后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第二天可进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疗效、 手术治疗情况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 和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 肺部感染、 穿孔) 发生率。 手术疗效判定: 优: 术后吞咽困难、 食物反流等症状消失, 无任何不适症状; 良: 术后每周偶尔发生吞咽困难症状, 但不影响进食, 无需特殊处理;差: 术后吞咽障碍等症状发生率高且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

A 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5.24%, 与B 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疗效比较 [n (%)]

2.2 手术治疗情况

A 组与B 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的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

于B 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A 组 42 86.32±12.04 62.31±9.34 6.75±1.65 2.05±0.64 5.69±1.48 B 组 42 90.75±13.16 68.48±10.08 8.03±1.81 2.49±0.73 6.58±1.62 t 1.610 2.910 3.387 2.937 2.629 P 0.111 0.005 0.001 0.004 0.010术中出血量 (mL)下床活动时间 (h)进食时间(d)

2.3 并发症情况

A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与B 组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段包括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式手术。传统开放式贲门肌层切开术的出现时间比较早, 应用成熟度比较高, 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并发症较多,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5]。 随着外科手术治疗辅助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微创理念在贲门肌层切开术中逐渐应用并推广, 腔镜指导下的手术治疗日趋多见。 胸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和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是两种主要的贲门失弛缓症微创疗法, 均对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A 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5.24%, 与B 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明胸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与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的效果相似。 同时,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与B 组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明与传统开放式贲门肌层切开术相比,腔镜指导下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并发症更少, 安全性更高。 但胸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与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胸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的创伤更大, 术后恢复更慢。 与胸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相比,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创伤与切口较小, 恢复更快, 明显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且无需使用其他特殊昂贵材料, 大部分家庭均能够承担手术费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A 组的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的治疗效果较好, 集中表现在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 在采用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时应把握几个关键点: ①能制造人工气腹; ②掌握食管构造及与周边组织结构; ③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巧。 若能够有效做到上述几点, 手术成熟后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确切, 能够减轻患者的创伤, 促进其术后恢复, 并发症较少, 安全性有保障,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手术方法, 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贲门肌层胸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