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适切性研究
2020-06-09谭凤娟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0
谭凤娟,龚 波(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引言
教师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行为,形成自身教学行为理论。对于教学行为的定义,教育界人士各执一词,(刘勇士,2013)认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所有手段、方法及活动,且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的,其成功与否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1]以上观点是以教师为教学行为的主体,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行为是师生双方产生互动的过程,正如(李琼,2015)所言,课堂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发生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笔者认为规范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是改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基础,故此文主要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研究重心,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适切性进行标准界定和评判,但评判准则不可一概而论,理论基础不同导致评判结果不一。为积极响应当今新课改对小学教育者的要求,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本文以人本主义为评判准绳,即在人本主义理念基础之上探讨其适切性,最终达到优化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解读人本理念,总括教学特征
人本主义理念最初由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代表人物提出,反对人被机械控制的观念,认可人的主观调控与自由能力,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与崇高的地位,并指出人的成长各有其个性特点并在不同阶段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存需要,因此社会发展皆以人为中心。教育界将人本主义与教育思想结合形成人本主义教育,主张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推崇人性化教育,避免生硬死板的知识灌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姜联众,2018)认为人本教育重点在于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与自主作用,只有能保证学生个性的教育才能激发其创造性。[3]基于人本主义理念,可总结出人本主义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学生主体。人本教育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扮演引领和指导者的角色。2、全面发展。人本主义理念承认人是可塑造、可发展之人,且此类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意在发展成为“完整的人”。[4]故人本主义教育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知情意结合,新时代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3、个性自由。人本即人为根本,人本主义教育反对呆板教学,营造灵活轻松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包容其个性发展。4、认知遵循。人本教育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即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活动,确保教学内容难度在学生知识储备范围之内,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 分类教学行为,明确改进目标
从宏观角度出发,教学行为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师教学行为,另一类是师教生学双方的教与学行为,也有学者(吕良环,2009)根据教学水平与效果将教师课堂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为了更加清晰地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适切性进行探讨分析,本文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将教师教学行为细分为以下几类:
1.教师课堂用语行为
教师话语行为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包括导入语,活动语,反馈语等,正面积极而恰当的课堂用语会使课堂变得活跃自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消极权威性的课堂话语将致使课堂气氛呈压抑紧张状态,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为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师需增加教学话语的实用性,言简意赅,详略得当,其次应加强教师话语与学生间的互动效果,以步步引导性话语代替命令性话语,以趣味性话语代替单调性话语,以灵活性话语代替绝对性话语。课堂话语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把握课堂话语行为的流畅性方可彰显课堂话语在教学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师提问行为
严格说来,课堂提问属于课堂语言行为,但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教学行为之一(黄友初,2016)。[5]教师提问行为不仅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良好策略,也是推动师生课堂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提问行为仍须公正合理,提问前教师应对问题的价值性进行研究,思考问题是否难度适中,是否具有启发性等,与此同时教师也需寻求适当的提问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层层递进,逐步深入,问题的呈现不可与教师教学的主题内容发生偏离。提问行为的意义在于始终保持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教学同步,在其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师生互动行为
师生互动行为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通。为促使教学行为颇有成效,教师理当增加走下讲台的次数,打破知识传授——知识接受单线局面,与学生互听、互讲和互用,形成一主一导、双方相应的多元化形式。[6]对教师而言,控制师生互动频率,探索正确互动模式,引导输入输出循环是创造有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基本功。在有效互动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浅尝辄止,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可见证其从知识吸收到创新生成的动态过程。
4.教师评价行为
学生参与课堂上的任何环节都期待得到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因为他们可从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与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症下药得到更好的改善。教师评价行为是一种隐形调控,此行为并非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干预和调节,而是在给予公正合理的反馈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改良。[7]评价行为分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故在实施评价行为之时,正面评价应实事求是,积极鼓励,负面评价时应含蓄委婉,择长而论,避免学生产生自我挫败感,为保障教师的评价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结果性评价应与过程性评价交相使用,相辅相成,如此提高评价行为的公正合理性。
三、 探讨适切标准,构建评价体系
教学行为的适切性即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某个教学理念或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状态,人本主义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适切性旨在探讨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与人本主义理念的契合度与匹配度,依照教学行为的分类与人本主义教学特征,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英语教学为例,总结出此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切标准,构建出教学行为与人本主义教育的匹配评价体系,以推动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与英语教学特质相和谐,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
1.学生主体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行为中的体现
材料一:
以下呈现的是教师在一节英语课中使用教师常用课堂话语(课题:My home)
课前:
Class begins!stand up,good morning class!Okay firstly let’s have warm up,are you ready?
Let’s Chant,one two.....(教师和学生一起课前热身活动。)
Okay,very good,sit down please.(课前热身完毕。)
Okay,boys and girls,today,we’ll learn unit 4,my home.
课中:
So firstly,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ok? Can you tell me what is it?(教师展示图片)
You can tell me maybe it is a home,right?Who can tell me? You please.(教师提问用语)
(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一复述学生答案并给予鼓励,如”yes,very good” “you are group A/B/C....分组加分建立竞争机制)oh,what a big house!
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rooms in your home?(问题二)
For example,as for me,I have one/two/three...rooms in my home.How about you?How many rooms in your home?
(问答互动用语同上)
So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okay? Let’s play GUESS AND SAY,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the words,okay?For example,look,what is it?Can you tell me? tell me together.(教师展示图片时用语)
Oh good job!Wonderful!Are you sure? Yes or no?Good boy/girl(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用语)
Look carefully!maybe it’s a little difficult for you,it doesn’t matter.(教师鼓励学生迎难而上。)
Can you tell me...
You,please,can you have a try?(教师邀请学生回答时的用语)
Let’s continue..are you ready?Okay now,it’s your turn..(内容衔接用语)
课尾:
I think your rooms are very beautiful and beautiful,I love it,I really love to see it.Do you want to invite me to see your bed room or living room?
Okay ,look at this picture,do you think it’s beautiful?Boys and girls,Which room do you like better?
We should keep clean and tidy.(情感升华)
分析一: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用语需逐步打开学生思维,以导向为主,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引导性话语所占比重最大,例如“Are you ready?”“Can you have a try?”或“maybe it’s a little difficult for you ,but it doesn’t matter.”等,这些引导性用语语气委婉,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此教师使用趣味性话语的次数较多,如,“I love it ,I really love to see it.”“Wow..What a big house!”,“Oh,my God……”等,趣味性话语迎合小学生渴望轻松活跃有趣的性格特点,更能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减少课堂枯燥氛围。而命令性话语和绝对性话语存在比重较少,整节课中,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在教师课堂用语中,比例较多的引导性话语和趣味性话语充分彰显出学生主体的地位,而正是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特点相适切的课堂用语。
2.学生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师提问行为中的体现
材料二:根据以上教师英语课堂视频实录分析,在教师课堂提问方面总结出以下数据(如表一)
表1 教师提问类型数据表
备注:n总=50
分析二:由表一可知,此英语教师在整节英语课中提问总数达到50个,其中细分为知识性问题,即针对本课知识点直接进行提问,如直接展示“厨房”或“卧室”提问学生:Tell me together,what is it? 或展示房间,让学生描述房间里有什么,“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room ?”,情感性问题,如,“Do you like his/her room?”等,分析性问题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如何描述自己房间的过程当中,创造性问题聚焦于学生自我创造房间的开放活动之中,如“How will you dress your room?”…从以上数据得出,不论是在哪种性质的问题中,开放型问题所占比重始终大于封闭性问题,[8]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大力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英语新课标中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方面的核心素养,知识性问题是教师在英语课堂提问行为中的基础性问题,故其在所有问题类型比重最高,达到44%,知识性问题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创造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则使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和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性问题是对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为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良好契机。纵观此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类型分布较为均匀,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本教育理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相适切。
3.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在教师互动行为中的体现
材料三:以下为”My home”一课中教师部分提问后学生的参与度呈现
问题一 T: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rooms in your home?(教师PPT展示图片),as for me,I have five rooms in my home,so how about you?
S1:Two
T:Okay,sit down,please.
S2:Four
T:Okay,good
S3:Five
T:Wow...maybe it’s a big house.
S4:Eight
T: Eight? oh my God,maybe it’s bigger than his room,right? very good.(教师指向上一位男生。)
问题二: T:Which room do you like best? As for me,I like living room best,because I like watching TV in the living room,how about you?
S1:I like reading a book in a study
T:Good boy(教师跷起大拇指)
S2:I like watching TV in a living room.
T:Oh,you like living room best,maybe you can say ,I like living room best.(教师纠正学生的表达)
S3:I like dining room best.
T:Oh,you like dining room best,maybe you like eating something in the dining room,right? Good boy.(教师表示夸赞)
S4:I like bed room.
T:Oh my God,maybe you are a lazy boy.(全班笑)
分析三:师问生答是课堂中最常见的师生互动行为,以上教学片段以两个开放型问题为主,每个开放型问题均由超过三位同学的回答,且回答角度不一,表达多样,呈现出一问多答的局面。在第一个问题“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rooms in your home?”中,学生畅所欲言,不论学生回答的数字为几,教师几乎都给予肯定,在有学生回答数字夸张过大时,教师并未计较真实性问题,反而以夸张、惊叹等语气给予肯定和赞扬,如此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便进一步得到提高。问题二“Which room do you like best?”学生的回答丰富多样,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趣味十足,如“maybe you are a lazy boy……”,如此营造出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打破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再度观察以上师生问答互动,学生的回答显露出“共中有异”的特点,即学生的回答虽是百花齐放,但也被教师掌控于固定知识范围之中,“共”指师生互动的范围共同处于主题基础之上,任何一方都不会游离于此范围之外;“异”便是学生的个性表达自由,教师在问答互动环节中,教师会对这种难得的“个性释放”给予保护,这也是师生课堂互动的默契之所在。人本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课堂中能彰显个性自由,学生合理的个性表现能得到教师的支持与保护,可见,此教师的课堂互动行为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中具有适切性。
4.学生认知特点遵循在英语教师评价行为中的体现
材料四:以下是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及反馈行为的总结,如表二所示。
表2 教师评价行为数据表
分析四: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总结为:整体感知、相对不太稳定的注意力,发散思维、活泼好动以及渴望得到正面评价等。基于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在整节英语课中,教师的评价行为频率较高,分为口头评价以及奖励机制两种,其中口头评语几乎全部为正面积极评语,简短干脆且通俗易懂,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匹配,“okay/yes”使用次数最多,达到28次,这也是所有小学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肯定评价语之一,甚至上升为不少英语教师的口头禅,小学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不久,知识储备不足,若评价语过于官方或冗长,必然会导致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小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再者,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相对不太稳定的注意力这一认知特点,教师设立了小组加分机制建立起合作竞争机制,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在竞争中牢牢抓住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以紧跟教师授课步伐,发挥各自想象,踊跃参与课堂活动之中。实物奖励的使用次数仅为1次,获奖者便是最终小组分值最高的成员,此奖励机制是最高奖励机制,教师在进行奖励前不会对奖品进行公开,以遵循小学生发散思维强、好奇心重的认知心理特点,加之其活泼好动的性格,自然会让整个课堂如火如荼。小学是对教师的正面激励渴望度最高的阶段,此英语教师在课堂评价行为中不断给学生鼓励与帮助,及时授予参与者积极肯定的评价,投之以赞许的眼神,并合理运用与小学认知特点相契合的评价行为,无形之中大大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四、 总结与思考
人本主义教育特征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更多要求,若要保障其教学行为与人本主义理念相适切,首先需对授课对象(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深度剖析和理解其学习特点与认知特点,以此为依托进行量体裁衣,全然迎合,面面俱到。其次,教师应及时对人本主义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行为适切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基于以上数据研究,可得出影响因素有教师课堂用语的选择、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提问的类型以及教师积极评价的次数。当然在实际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中,还存在更多其他影响因素,教师应善于总结与反思,努力将人本教育理念合理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之中。再者,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精准地回答了在教学活动中何为主体的问题,教师在周详地计划自身的教学行为之前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其有效教学行为的切入点和目标。最后,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特征的分类远不止于此,与教学行为的划分一样,其视角依旧有待于拓宽和挖掘,作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应及时捕捉当今教育改革与课程改良最新信息,以形成人本主义教育更新元素,嵌入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