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圪”头“圪”尾

2020-06-09张振兴张惠英

华中学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壮语量词太原

张振兴 张惠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北京,100000;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

一、山西方言、北方官话、南方方言的词头“圪/个”

沈明《太原方言词典》[1]:圪k54,阳入调。前缀,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象声词,如圪洞(小坑儿)、圪缩(缩)、圪瘆(瘆)、圪节(节)、圪咚(咕咚)等。

《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2]:“圪”是山西方言里普遍存在的一个前缀,没有词汇意义,一般只起表音作用,有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报告》又说:经常有“圪AA”式,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重叠构成。名词重叠的“圪AA”式有表小的意思,并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如汾阳“圪台”指台阶,“圪台台”指像台阶样的小台子;“圪桃”指核桃,“圪桃桃”指核桃样的小东西。

动词重叠以后的“圪AA”式经常变成形容词。例如:

圪钻钻:形容尽力往里钻。末天看把戏嗓(那天看杂技的时候),这娃娃圪钻钻的一会儿就到了前头!

有的方言表示“稍微”的意思。如汾阳:

圪看看:稍微看一看∣圪挪挪:稍微挪一挪∣圪搓搓:稍微搓一搓∣圪跳跳:稍微跳一跳

据侯精一《长治方言志》[3]:这个词头“圪”和量词“个”同音。《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4]提到,在没有入声的方言里,这个“圪”经常读作阳平调,而且南部地区有读送气声母kh。

这就使我们想起闽语里的永福方言。

永福话“个”做量词读kai21,阴去调。可是这个“个”经常做助词,相当于“的”。我个物件(我的东西)、我个册(我的书)、许个是我个(这个是我的)。当助词用的“个”是阳平调kai11。这个阳平调的“个kai11”经常可以放在名词前面:

个婴仔(小孩儿)个物件(东西)

个山顶(山顶)个眠床(睡床)

个石牯(石头)

这些带“个”的词语可以单说。说不上“个”有什么意义。相对来说,有表小的意思,但也不是一定的。从这个现象来看,永福方言的“个”和山西方言的“圪”似乎有点儿关系。但是这些词语进入句子以后,往往有指代的作用。例如:

个婴仔是伊后生(那个孩子是他儿子)

个石牯尽大个kai21(那个石头非常大个)

这个“个”经常就被看成量词具有指示词的性质了。不过它还是阳平调。

青海的西宁话中,有个常见的词头“尕”[ka24](阳平调)。“尕”在有些词中表示小的意思,有些词中并不是表小义。例如(据张成材1994)[5]:

名:尕石头(小石头)∣尕姨姨(丈夫称妻妹;泛指亲近的年轻女性)

尕鸡娃儿(小鸡)∣尕姑舅=姑舅(姑表)

尕旗期儿(小旗子)∣尕卒儿=卒(象棋的卒子)

尕拉鸡(野鸡的一种)∣尕拉名儿(最后一名)

尕妹(兄嫂背称弟媳)∣尕姐姐(女仆)

尕面片(一种面食)∣尕兵(兵)

尕穷人(穷人)∣尕丽巴(牦牛与黄牛杂交所产)

尕驴儿(毛驴儿)

形:尕机灵儿(很机灵)

尕拉后儿(最后的)

这个“尕”字,在有的方言里写作“玍”,在官话方言地区流行很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青海西宁话还有一个发语词“家”,读音[ka],是个阴平调。不过它多见于做句子的发语词,是在句子的层面上用的,说不上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如程祥徽《青海口语语法散论》[6]:

家我也不认得。

家我也说不来。

都踢足球者,家我踢不成阿,干急!

家我不去阿,硬叫。

西南官话“个老子!”的“个”,只在单词句中出现。再联系武汉话量词“个、些”的用法,也许可以看得更清楚,既可以看到语缀、词缀的有关来源,也可以看到方言中词缀、语缀发展的不同情况。例如(据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7]:

个:个苕傻家伙∣个死货∣个杂种∣个坯子不通人情的人∣个半铫子不通人情的人∣个木头人∣个老实坨子∣个杂种事情的

些:些人都来了∣些伢们蛮吵人∣些桌子∣些椅子∣些书

我们再扩展一下,看看“圪”头“圪”尾的地名,这个“圪”也就是用作词头词尾、用作语缀的“个”。地名就是专名,可单用,相当于单词句。请看李小平《山西方言地名中的“圪”字词研究》[8]的末尾:

在山西方言地名中,圪字用法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圪曹湾(安泽)、圪村塔(平遥)、圪沟本(平遥)、圪家岭(交口)、圪石(土窊)(阳城)、圪徐沟(娄烦)、前圪雷岭(沁水)”等地名中,出现了“圪曹、圪村、圪沟、圪家、圪石、圪徐、圪雷”的说法,这在非地名方言词汇中是见不到的,这可以看作是圪字的一种特别的用例。还有,如“颉纥(榆次),高阁(蒲县)、南阁(乡宁)、裴阁(汾西)、厦阁(朔城)、严家阁(平定)、大圣阁(盂县)、上阳阁(代县)、下阳阁(代县),北格(太原)、小北格(太原)、西北格(太原)、南格(太原)、上合格(大宁)、木格(繁峙),上各(沁水),臭水圪(平顺)”等地名,如果不把它们归入圪字地名的话,会觉得这种地名特别费解,可如果归入圪字地名的话,又会觉得此处的圪字使用十分特别,类似“高圪、北圪、木圪、上圪、臭水圪”的说法在非地名方言语汇中也是见不到的。这是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李小平文中提到的“在非地名方言词汇中是见不到的”圪字地名,是否可以这样看待:“圪”在首音节的是带有定指意思的语缀,犹如“个老子”之类;“圪”在尾音节的是词尾,量词“个、只、件”等词构成词尾的情形常见,如:船只、狗只、猫只、物个即粤语“乜嘢”、客家话“脉个”,疑问词、物件、布匹、马匹、牲口口、头都可作量词、车辆、房间、花朵、檩条崇明话指檩、拖把、打架(掴架梁金荣142)、吵架、劝架等,吴语崇明话还有“碗盏、灯盏”等。

海口话疑问词既说“个物/个乜kai21mi55”,也说“物个mi55kai21”,也可说“物mi55/乜mi55、乜物mi55mi55”(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9]。

到此,我们要重申:方言间不同音,不等于不对应;语言学,不同于文字学,写成不同的字,不等于不同源;用法有不同,不等于不相干。这就是无时不在的“变、动”。

二、少数民族语言中的“k3”头“k3”尾

(一)武鸣壮语有个词头k51,它和量词“个”同音。例如(据李方桂1953)[10]:

koi55k51dαn33几个月

几 月

koi55k51pi33几(个)年

几 年

我们注意到,李方桂先生虽然没有在注文中注出“个”,但在译文中明白译出k51就是量词“个”。

还有,西林壮语的词头kai5,和武鸣壮语的量词、指示词kai24对应。例如:

西林壮语词头kai5(据李锦芳1995)[11]:

单数第一人称:(kai5)ku2/4/ɛ2

单数第二人称:(kai5)mu2/la2

单数第三人称:(kai5)ti2

武鸣壮语量词指示词kai24(据李方桂1953)[12]:

kai24nɑi51θam33bɑu55θoi24这东西不三不四

样、件 这 三 不 四(引者按,kai24用作量词。)

kai24hɑt24di33lo55那腰好了

个 腰 好 了(引者按,kai24用作指示词。)

很明显,kai5的读法,和汉语方言如客家话等读“个”为kai(阴去调)完全一致。

(二)临高话的“k3”可用作名词词尾

兵(助)常 常 下村 搅扰 百姓(48页)

(官兵们常常进村搅扰百姓)(50页)

使 人 (助)怕心 撼 动 了(48页)

(让人心悸胆跳)(50页)

小 兵(助)看到她良 心 好(49页)

(士兵们看到她这么有良心)(51页)

4.财主(助):sai2tsu3k3m2ti4vn3nia2k3liau4la2

财主(助) 不 是 园 田 的 多 吗(56页)

(财主不是地多着吗)(67页)

二手(助)回 来 汇 报 后 来(71页)

(手下人员回来汇报后)(82页)

你 有 什 么 事 情 的 伤 心 这 样(76)

(你有啥事这么伤心)(83页)

7.船的:tsu4tsia1lua1k3tso1in2in1lo2mia2

就 将 船 的 租 完 完 下 来(80页)

(就把船全部租下来)(85页)

8.艄公(助):be2fu2lua2k3m2mi2fek8

艄 公 (助)不 明 白(80页)

(艄公不明白)(85页)

你 败 钱 的 多 这 么 做 什 么(80页)

(你费这么多钱干吗)(85页)

按:例7、8、9都在同一页,可见名量结构在语流中的出现频率之高。

10.情况的:liu1da2lim1tsia1si1xua2k3s1ju3k2hu4li2

刘 大 霖 将 情 况 的 告诉 给 他 后 来(87页)

(刘大霖将情况的告诉给他后)(94页)

他 对 学 生 的 非 常 严 啰(87页)

(他对学生非常之严)(94页)

分 析 问 题 的 特 别 到 功(90页)

(分析问题特别到家)(95页)

我们把这些频频见到的名量结构看作是语流中出现的现象,因为在临高话的词典或论著中,都没有记录或有关叙述。

其他如仡佬语、格曼语、克木语词头“仡、格、克”来源相同。“仡佬”族,唐宋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不管如何变换写法,这个“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的首字“葛、仡、革、佶”都是词头,而且是同一个词头。我们从声音出发,就可以明白,“仡佬”者,个老也。“个”是词头,“老”是对人的尊称。“个”在汉语方言中作为词头、领属助词、指示词、动态助词等用法,我们正在讨论中,有些还需要时日去辨认一番,而它在民族语言中的类似用法,就更需要花一番功夫去挖掘去比较。

以上这些材料告诉我们,语言研究要跳出字形的束缚。研究语言,字形不是最重要的。把音记准了才是最重要的。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要有宏观的视野,方言间不同音,不等于不对应。

注释:

[1] 沈明:《太原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76页。

[2] 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第98~99页。

[3] 侯精一:《长治方言志》,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年,第99页。

[4] 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第98页。

[5] 张成材:《西宁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49~50页。

[6] 程祥徽:《青海口语语法散论》,《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第147页。

[7] 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28~138页。

[8] 李小平:《山西方言地名中的“圪”字词研究》,《晋方言研究第三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太原:希望出版社,2008年,第198页。

[9] 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页。

[10] 李方桂:《武鸣僮语》,北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53年,第51~169页。

[11] 李锦芳:《西林壮语人称代词探析》,《民族语文》1995年第2期,第19页。

[12] 李方桂:《武鸣僮语》,北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53年,第51~250页。

[13] 刘剑三:《临高语话语材料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8~95页。

猜你喜欢

壮语量词太原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云南新堡壮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
人造太原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从江壮语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
除夜太原寒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