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印楝素对小贯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
2020-06-09刘超蒲德强黄琼毛建辉陈宇罗曦
刘超,蒲德强,黄琼,毛建辉,陈宇,罗曦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610066;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611130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半翅目,叶蝉科,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全国各产茶省(区)均有发生,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此虫一年发生8 ~12 代,且世代交替。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1]。在四川,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在3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初虫口数持续增长,至6月下旬达全年最大值(百叶虫口数153头)。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高发期,严重为害整个夏、秋茶。8月末开始虫口数急剧下降,10月中旬以后逐渐进入越冬期[2-4]。
印楝树的种子、树叶及树皮中含有印楝素,研究表明,从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对几乎所有植物害虫,室内臭虫、跳蚤、苍蝇、蚊子等都具有驱杀效果,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5]。研究表明,印楝素对小贯小绿叶蝉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一般在虫口密度较低(百叶虫口数<10 头)时效果较佳[6]。生产上,尤其是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百叶虫口数>10 头)时,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由此导致多数地区夏秋茶存在农残超标的风险。为研究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探索高浓度生物药剂替代化学药剂的可能性,开展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地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泥河村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选9号,冠幅60 cm。供试药剂为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期为6月,是小贯小绿叶蝉高发期。试验前10 d 无施药记录,前30 d 无修剪茶树。施药后1 d天气晴朗无降雨。
2.施药方式
试验设计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小区200 m2。空白对照处理(CK),清水喷雾;处理1:0.3%印楝素乳油150倍液;处理2:0.3%印楝素乳油75倍液;处理3:0.3%印楝素乳油50倍液。采用SX-LK15背负式15 L气压喷雾器,人工喷雾。
3.调查与统计方法
(1)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上午露水未干时进行,各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抽查茶树上部100个新梢,记录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活虫数量。施药前后调查方法一致,施药后1 d、3 d、7 d 分别调查记录各处理小区新梢残留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活体虫口数。
(2)统计方法
根据施药前后的虫口数差异,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性。
虫口减退率(Pn)=(C0-Cn)/C0× 100%,其中n=1、3、7,C0为药前虫口数。
校正防效=(Pn-第n 天对照虫口减退率)×100%/(1-第n天对照虫口减退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平均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效果
表1显示3种施药处理对小贯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50倍液处理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极显著高于对照,75倍液处理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对照,150倍液处理虫口减退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药后3 d,0.3%印楝素乳油50倍、75倍和150倍液处理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后7 d,0.3%印楝素乳油75倍液处理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对照,而50倍液和150倍液处理虫口减退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药后1 d和3 d的防效,50 倍液处理防效较高,分别为67.07%和57.54%。药后7 d,各处理防效均低于30%。
三、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采用的印楝素提取自印楝果实中,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5]。高浓度的印楝素乳油可直接杀死害虫,而低浓度的则有让害虫趋避、抑制繁殖的效果。
从本试验结果来看,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一定防治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防治效果也逐渐升高,药后3 d防效仍然接近60%。但与部分化学药剂药后7 d防效仍然达到9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7-9]。由于喷药处理后2 d 内当地并未降雨,可能是施药时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过高导致防效不佳。
因此,在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百叶虫口数>10 头)时,不建议采用印楝素乳油防治,需进一步开展对小贯小绿叶蝉更加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