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2020-06-09潘娟娟
潘娟娟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0 引言
失眠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1]。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的人群出现过失眠的现象,并且其中有70%有过严重失眠的症状;同时,随着社会压力增大,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失眠症正在逐渐年轻化[2]。中医认为,失眠多由于饮食和压力过大,与患病后没有良好的休息所造成的体虚有关;西医治疗失眠则多采用催眠药物治疗,但单一西药治疗使患者在次日后极易出现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症状,并且在对西药过分依赖后,骤然停药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反跳性失眠以及焦虑等负面反应[3]。本次研究应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佳,标本兼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部于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86 例失眠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37.5±5.8)岁,平均病程(3.4±1.3)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龄(36.7±5.6)岁,平均病程(3.3±1.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相关检查及临床表现均已确诊为失眠症;(2)均为门诊患者;(3)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已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3)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4)有严重自杀企图以及行为患者;(5)患有急、慢性感染及发热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口服艾斯挫仑片,1 片/次,1 次/d,2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4 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用药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采取温水口服,同时日常饮食中少食生冷性刺激类食物,若身体有不适的症状应停止用药,到医院就诊。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酸枣仁汤药,同时给予失眠伴头晕、口干、烦热、舌苔质红以及耳鸣症状患者加入10 g 山萸肉、10 g 黄柏以及30 g 鳖甲;给予失眠伴易怒、口苦以及烦躁症状患者加入15 g牡丹皮和10 g 龙胆草;给予失眠伴健忘、脉搏细微、舌头胖大症状患者加入20 g 合欢皮、10 g 党参以及15 g 白术;给予失眠伴睡时怕声、舌苔薄症状患者加入10 g 远志、10 g 黄芪;给予失眠伴头疼、舌苔暗紫患者加入10 g 当归、10 g 红花、10 g桃仁。上述中药方均为1 剂/次,以水煎服,2 次/d,晨起时以及晚睡前1 h 口服,2 周为1 个疗程,持续使用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7 个项目。每个项目等级计分为0~3 分,PSQI 总得分越大则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痊愈、显效、无效3 个维度进行评判。当PSQI 评分<6 分则为痊愈;当PSQI 评分在6~10 分则为显效;当PSQI 评分>10 分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 各项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 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 评分比较, 分)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 P睡眠质量 1.11±0.75 1.52±0.97 2.193 0.031入睡时间 1.42±0.87 1.96±0.96 2.733 0.008睡眠时间 1.46±0.54 1.81±0.67 2.667 0.009睡眠效率 1.22±0.36 1.82±0.68 5.114 0.000催眠药物 1.46±0.78 1.93±0.54 3.249 0.002睡眠障碍 1.14±0.23 1.67±0.57 5.654 0.000日间功能障碍 1.22±0.42 1.72±0.64 4.283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睡眠作为维持人体机能最基础的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保障生活质量以及完成各种社会活动的必要基础。失眠作为现代人的常态病理特征,使得人们睡眠时间不够,不能消除身体疲劳、恢复体力等;严重时则会导致失眠症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对患者学习以及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常采用西医催眠药物控制治疗,但其副作用较多,难以从病情根本处解决疾病[4]。
中医认为,失眠是多由于心神不安、失养所造成的经常性睡眠不足的一种病证,在临床中多为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难以入睡、醒后不能寐。而患者在醒后,通常会表现出心悸健忘、心神不宁、头晕头痛、神疲乏力等[5]。因此,中医认为治疗不寐应对脏腑气血阴阳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平衡,调和气血,阴平阳秘。虚证者阴血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健忘、体质虚弱等,通常与其脾、肾、肝失调有关,则应给予其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实证者火盛扰心,临床表现多为口苦咽干、便秘尿赤、心烦易怒,通常由于肝郁化火、心火亢盛等导致,则应给予其清化痰热、消导和中、疏肝泻火;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酸枣仁汤药。
西医在治疗失眠症上,采用药物对患者睡眠中枢兴奋进行抑制,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极易使患者产生依赖心理,若骤然停药,会造成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相反,中药在治疗失眠症上有着不小的经验,疗效好,但起效较慢。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SQI 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西药艾斯挫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释放,缓解中枢神经兴奋状态的效果,加上中药灵活治疗的优势,在联合使用下治疗失眠症具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失眠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失眠症状,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