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09李霞
李霞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孝昌)
0 引言
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种在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的X线检查技术,其对脑血管疾病有着极为准确的定位诊断效果[1]。其虽然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金标准,但也伴随着一定的损伤性,通常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时,会采取一定程度的局部麻醉措施,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意识清晰,在加上在检查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诊断结果以及治疗过程造成一定影响[2-3]。本次研究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临床中,观察分析其对患者临床所造成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7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 20例,女性 18例,年龄 43~73岁,平均(56.48±10.18)岁;其中脑梗死8例,高血压脑出血9例,头晕症状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颅内动脉瘤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 19例,年龄 43~73岁,平均(56.16±10.78)岁;其中脑梗死9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头晕症状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颅内动脉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诊断均已确诊,符合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2)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者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者;(2)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患有老年性动脉硬化患者;(4)造影剂敏感试验阳性。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手术的注意事项通知、术前术后常规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方面的宣教,分发疾病知识手册,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主动与其沟通交流,疏导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避免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为手术做好准备。(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采用软垫将患者头部垫高,消毒铺巾;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当造影剂注入时,可通过按摩、深呼吸的方式安抚患者情绪以及不适。(3)术后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双腿保持伸直制动,注意患者保暖情况,确保穿刺点用压迫器压迫止血6~8 h,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以及足背动脉博动情况,同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出现,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另外,若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及时疏导沟通,若是因疼痛导致则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缓解疼痛,也可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同时,指导患者饮食,鼓励其多食易消化、半流质以及高营养的食物,可不定时适量的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避免胀气的发生;嘱咐患者每天多饮水,确保每天保持在1000 mL,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在患者卧床休息1 d后,可对患者下肢等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同时指导患者可进行适当的下床运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情况,在手术治疗时,患者不乱动,全身保持放松且肌肉无紧张感,同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则是依从性佳,反之则为依从性差。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根据WHO疼痛程度4级评估法进行评价。共4级,0级为无痛,1级为轻微疼痛,2级为明显疼痛,3级为剧烈疼痛。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并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手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比较[n(%)]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头痛、1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3例头痛、4例血肿、腰背疼痛5例、腹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其不仅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同时还能按照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与特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4]。而对于脑血管造影来说,其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关于其术后并发症和相关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有:发生穿刺点血肿及出血等情况,通常是由于压迫止血时间较短、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穿刺肢体发生不良制动等导致,因此需在术前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以及在术后对患者穿刺部位的止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通常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由于患者体位发生变化,再加上过度的紧张以及恐惧,使得患者在心理及生理上出现不适感,同时不习惯躺在床上排便等,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因此若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同时叮嘱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另外,在护理过程中可给予患者热敷、变化体位以及按摩等方式进行诱导排尿操作,必要时可进行导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手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给予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给予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