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
2020-06-09丁春发汪浩
丁春发,汪浩
(1.长春市第二医院 骨科,吉林 长春;2.吉林省省委党校 门诊部,吉林 长春)
0 引言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式,其主治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骨折等疾病,这类疾病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其病发后不仅会影响患者活动能力,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量并发症,以此危及患者性命[1]。据相关医学数据统计得知,这类骨科疾病病发率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2]。本文通过对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意在为提高骨科相应疾病的临床治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71.3±2.7)岁,平均体重(56.5±6.7)kg,男性 30例,女性30例。对比组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72.1±3.2)岁,平均体重(56.4±7.2)kg,男性30例,女性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诊断符合该手术治疗标准;(2)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心脏、肝肾等内器官疾病者;(2)妊娠期孕妇;(3)手术耐受性低于正常水平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体查和CT检查,医师依据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并参考诊断结果制定手术方案。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全麻,麻醉效果开始后行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首先调整患者为侧卧位,选取患者股骨大转子中心处行刀,切开表皮组织后切开阔筋膜,随后将臀肌向前分离,直至大转子暴露在外。沿着大转子一端,切开臀中肌,调整肢体时关节囊显露在外,随后按照患者具体病灶情况置放安装人造替换物,在修复完关节囊后进行术口缝合。
对比组行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调整患者为侧卧位,选取患者大转子后处做10 cm左右的弧形切口,将其臀肌分离后切开阔筋膜,使大转子彻底暴露在外,随后切开患者外旋肌群和关节囊,并按照患者具体病灶情况置放安装人造替换物,最后修复外旋肌群并缝合关节囊。
对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均给予其持续抗感染药物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手术有效率参考患者腿部功能。以患者腿部功能在接受康复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以患者腿部功能术后得到大幅度改善为有效;以患者腿部功能术后没有得到较大改善为无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或术后髋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无效率低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统计得知,研究组患者髋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骨科疾病是临床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骨科疾病患者病发后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生活行为障碍[4]。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常规手术,其具有较高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骨科临床手术治疗中[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传统手术,其优势在于可以依据患者病症详情选择手术入路,其中改良Hardinge入路是临床应用率最高的手术入路,通过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减少患者臀肌损伤,减少患者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率。此外,该手术方式还更具操作性,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和出血的发生概率[6-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Hardinge入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使手术治疗更具安全性,在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腿部功能能够得到大幅度改善。因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