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循经艾灸法治疗外感风寒咳嗽效果观察
2020-06-09张霞
张 霞
(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老年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中医理论认为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系致使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成,是外感、内伤疾病中常见的既可为单独疾病,亦可为其他疾病症状[1]。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有言:“咳嗽者,肺寒也。肺主皮毛,寒邪侵袭皮毛,连及于肺,故令人咳”[2]。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声重、咽痒、咳稀薄白色黏液痰、气急、舌苔薄白、脉浮紧或伴轻微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患者,近年来笔者采用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指导下给予循经艾灸护理护理干预治疗,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2016年02月~2020年02月就诊的100例外感风寒咳嗽患者,按照患者自主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对外感风寒咳嗽的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4]以咳嗽、咳痰、咽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流感、急性咽炎的诊断标准。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体格检查示咽部充血,双肺辅助检查示纹理增多,血常规检血象正常或者稍高。排除标准:(1)排除由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病程2个月以上的慢性咳嗽,如肺结核、肺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2)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血液病及皮肤病患者;(3)排除神志不清及不能主动配合,不能表达主观感受者。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51.22±10.21)岁,病程3~10天。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52.03±11.02)岁,病程3~11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感冒药物(999感冒灵胶囊,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1939,3次/d,2粒/次)及复方甘草片口服,个别发热超过腋温39℃者予药物降温,如安乃近肌肉注射等,注意观察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多饮水,防止晕厥、脱水并发症发生。患者治疗期间戒烟酒、禁辛辣刺激物、避风寒注意保暖、慎起居、调情志、保证睡眠充足[5]。
1.2.2 观察组
口服药物及注意事项同对照组,遵循正气存在则邪不可干、虚则补其母的五行关系进行取穴配穴加行艾灸治疗咳嗽。首选背部督脉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依次双侧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宗穴(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涌泉(第2、3脚趾缝与足跟连线的1/3处)。次灸人体前面诸穴:天突、膻中、云门、中府、神阙、关元。上肢:曲池、尺泽、大鱼际。下肢: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艾灸的方法与时间:大椎穴和天突穴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其他穴位1日1次,每次20分钟。手法为悬起温和灸,距离皮肤2~3 cm,施灸后嘱患者多喝水,且4个小时不碰冷水。
1.3 疗效观察
(1)咳嗽症状积分[6]:分日间和夜间咳嗽积分平均计算法,均为4项,日间和夜间咳嗽消失为0分;日间偶尔咳嗽,夜间偶尔咳嗽,为1分;日间和夜间咳嗽较多,日常生活及夜间睡眠受轻度影响,为2分;日间和夜间咳嗽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夜间睡眠为3分。(2)疗效评价: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症状消失、肺部听诊罗音消失、发热者体温恢复正常;好转:咳嗽症状减轻、痰量减少、肺部听诊、罗音减弱;无效:临床症咳嗽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率)表示,有序变量的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无序变量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对比(±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观察组 50 5.11±1.14 0.93±0.12 18.547 <0.001对照组 50 4.92±0.18 4.04±1.03 -32.353 <0.001 t值 - 0.708 114.334 P值 - 0.481 <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外感风寒咳嗽者多因气候骤变,或机体卫外不力,风寒邪气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寒主凝滞,收引,肺卫受感以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影响肺气之出入,因而引起咳嗽[8]。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恶寒无汗,头身疼痛。治则疏散风寒,宣肺降气、止咳化痰[9]。
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语出《难经.六十九难》。是利用五行相生,子母关系的学说,把五行「木、火、土、金、水」配合「肝、心、脾、肺、肾」,从五行、五脏的子母关系,说明一部分的治病法则,有补母、泻子两种[10]。笔者遵循虚则补其母五行关系,对外感风寒咳嗽者行循经艾灸干预治疗。首选督脉大椎穴,大椎穴别名百劳穴、上杼穴,为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汇聚之穴,可导引督脉之阳气上行至头颈,寒则灸之为补可益气壮阳[11]。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12]。胃俞穴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天宗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的腧穴之一,生发阳气[13]。涌泉在足底,属足少阴肾经,灸此穴可补肾壮阳[14]。联合人体前面天突、膻中、云门、中府、神阙、关元诸穴,配上肢曲池、尺泽、大鱼际,下肢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艾灸诸穴,达到益气壮阳、生发阳气、发表散寒、理气宣肺、健脾合营,使肺气寒邪得宣、宽胸理气止咳平喘,机体阴阳得到调节,气血得以疏通达化痰之内病外治功效。临床使用后,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无不良反应,也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