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会理县小山山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浅析

2020-06-09邹建高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云石大理岩铜矿

邹建高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 西昌 615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勘查区位于扬子地台(Ⅰ级)西南缘、康滇地轴(Ⅱ级)中南段东侧,泸定~米易台拱(Ⅲ级)之米易穹断束(Ⅳ级)河口背斜北东翼,详见区域地质略图(图1)。

图1 区域地质略图

(1)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有:前震旦系会理群河口组(Pt2h)通安组(Pt2t)力马河组(Pt1l)凤山营组(Pt1f)天宝山组(Pt1tn)侏罗系中统益门组(J2y)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群(T3bg)等地层。

(2)区域构造。勘查区位于Ⅱ级构造单元之康滇地轴中南段,Ⅲ级构造单元为泸定~米易台拱,Ⅳ级构造单元为米易穹断束。内区内构造运动、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继承性和多旋回性。矿区具体位置位于河口背斜的北东翼,小官河断层西翼。

(3)岩浆岩。康滇地轴岩浆活动十分强烈、频繁,在安宁河断裂以东,岩浆活动相对较弱,但各期均有反映,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康滇地轴西部,组成南北向杂岩带;中部和东部仅有基性喷出岩和小侵入岩体。区内自早元古代以来,有多期岩浆活动,以浅成、喷发为主。岩类以玄武岩、辉绿~辉长岩、花岗岩分布最广。

2 矿区地质

(2)构造。①褶皱。该区位于黑箐倒转向斜之南东段之南西翼。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北东50°~80°,倾角40°~70°。②断层。区内断裂较为发育,其大小断裂共计8条。按其产生成期次和性质可划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

(3)岩浆岩。该区出露岩浆岩主要有:辉长岩、辉绿岩、辉绿辉长岩,多以岩枝、岩脉产出,少量呈岩床和岩墙;其次为闪长岩煌斑岩脉。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赋存层位及含矿岩性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第二段(Pt2l2)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受层间滑动带控制和断层控制,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在勘查区中西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含矿岩石主要为石英白云石大理岩,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相同,倾向北东38°~80°,倾角55°~72°。

3.2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该矿区矿体总体走向断续控制长度约900m,工程控制的最低标高1305m,矿体出露标高1856m,最大延深437m。矿体总体走为330°,倾向北东,倾角59°~72°,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虽然该矿体在地表的延续性差,但各个分枝矿体能基本对应相连。

3.3 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特征

矿区主矿体主要由4个分支矿体组成,其中各个分支矿体的厚度及品位变化特征如下:①矿体最大厚度为10.23m,最小为1.22m,平均厚度4.23m,厚度变化系数52.11%,属于厚度变化稳定的矿体;矿石品位为0.15%~0.83%,平均品位为0.42%,品位变化系数28.26%,属于均匀类型。②矿体最大厚度13.84m,最小厚度1.26m,平均厚度4.15m,厚度变化系数60.31%,属于厚度变化较稳定型矿体;矿石品位为0.12%~1.03%,平均品位为0.51%,品位变化系数34.89%,属于均匀类型。③矿体最大厚度22.17m,最小厚度1.02m,平均厚度5.62m,厚度变化系数74.04%,属于厚度变化较稳定型矿体;矿石品位为0.10%~1.74%,平均品位为0.53%,品位变化系数41.16%,属于均匀类型。④矿体最大厚度11.50m,最小厚度1.16m,平均厚度4.36m,厚度变化系数69.15%,属于厚度变化较稳定型矿体;矿石品位为0.25%~2.38%,平均品位为0.51%,品位变化系数50.72%,属于均匀类型。

3.4 矿石特征

(1)矿石成分。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极少量的斑铜矿、辉铜矿;主要脉石矿物白云石、石英。

(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团块状、浸染状为主,其次为细脉浸染状。

(3)矿石类型。①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或细脉浸染状矿石;②按容矿岩石分类:矿石属白云石大理岩铜矿石。

3.5 蚀变特征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使区内岩石普遍产生硅化、绢云母化,局部地段具绿帘石化、蛇纹石化和钠化。同时也使矿物产生重结晶、形变等现象,出现了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及石英岩、大理岩等变质矿物和岩石。海西期基性岩浆岩的侵入,使中元古界会理群落雪组(Pt2l)地层中之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在近岩体部分再次发生重结晶,形成粗大的白云石、方解石晶体,使部分铜矿物沿裂隙、溶洞等有利部位运移,从而形成与层理斜交的铜矿细脉或沿晶洞、石英团块、石英脉边缘以及粗晶白云石、方解石脉过缘嵌布的浸染状、团块状铜矿。这此蚀变使矿体品位加富。

4 矿床富集规律及矿床成因浅析

4.1 矿床富集规律

(1)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会理群落雪组(Pt2l)地层中。其中主矿体赋存于落雪组第二段(Pt2l2)地层中部;其它矿体均分布于落雪组第一段(Pt2l1)地层中部及第二段(Pt2l2)地层上部,说明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

(2)矿体产于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而围岩片岩、千枚岩、板岩中其本上无铜矿化或仅具有微量的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矿化。在岩浆岩中局部亦仅具微弱黄铜矿化,其含量一般在0.05%以下。就在含铜矿化的石英白云石大理石中,其矿化程度差异较大。如米黄色,灰白色石英白云石大理石,铜矿化较均匀,且富集而稳定,形成毛发状、线纹状矿石;在乳白色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铜矿化仅在局部地段富集,多形成细脉状、团块和浸染状矿石。这种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不大,常在数米内尖灭,多为小透镜状矿体,无多大工业价值;在青灰色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铜矿化更为微弱且分散,一般无工业矿体。

上述表明,矿体不但严格受岩性控制,而且在同种岩性中有选择性富集现象。

(3)该区位于黑箐倒转向斜南东段之南西翼的正常翼。矿体产出的层位和构造部位,与黑箐矿区相当。说明矿床的富集与构造关系比较密切。

(4)毛发状、线纹状的斑铜矿、黄铜矿沿层理分布;细脉状团块状的黄铜矿,则无规律地分布于粗晶白云石、石英团块脉体中。这此表明了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因和生成机制。

(5)米黄色、灰白色石英白云石大理石岩中的矿体较稳定;而乳白色大理石中之矿体连续性差,变化较大。说明大理岩之颜色差异与原岩的泥质物含量有关。当泥质物增多时,则岩石呈米黄色,于成矿有利。斑铜矿、黄铜矿与绢云母共生,且顺层排列,说明泥质吸附时铜矿物质同时沉积。

(6)从铜矿物的沉积顺序上来看,含矿层上部斑铜矿减少,而黄铜矿、黄铁矿增多。其顶板的上覆地层中,仅有微量黄铁矿化。说明矿体多富集于含矿层下部。

(7)铜矿物是与白云石、石英等呈镶嵌形式共生,无交代现象。说明成矿时期与成岩一致。

4.2 矿床成因浅析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富集规律,说明矿体与围岩沉积特征保存了一致性,主要矿体均赋存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第一、二段的白云石大理岩的层间滑动带中,顺层产出,具有层控特征,且受层间滑动带控制,而且有硅化和白云石化等蚀变,表明与热液作用有关。该矿床位于安宁河断裂上盘(东盘),深大断裂起了重要的导矿通道作用,与深(大)断裂上盘相伴生的层间滑动破碎带及张性断裂裂隙为主要的容矿构造。矿区具体位置位于关河断层西侧河口背斜北东翼,由此引起的层间滑动带及层间破碎带为矿化富集的主要场所,矿体受层间破碎带控制,随着破碎带的宽窄而形成层状及似层状矿体,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基性岩的侵入,基性岩浆岩强烈活动地区,基性岩的侵入,使局部地段的铜矿物产生了变化和相对迁移,而基性岩浆自身含有一定的铜质,使矿床产生了叠加和富化,铜矿化也较为强烈,矿石以浸染状矿石为主。

综上所述,本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的沉积变质矿床。

5 找矿标志

(1)岩性标志。该矿区主要矿体均赋存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第二段(Pt2l2)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可作为该矿床找矿的岩性标志。

(2)矿物标志。该矿区主要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其次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闪锌矿、斑铜矿、辉铜矿可作为该矿床找矿的矿物标志。

猜你喜欢

白云石大理岩铜矿
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新疆且末县塔什萨依沟一带玉石矿野外成矿特征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矿理论认识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青阳白云石矿采场回采顺序优化
高精度磁测对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