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且末县塔什萨依沟一带玉石矿野外成矿特征

2020-10-21明经发赖锡仁白权金郑路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玉石

明经发 赖锡仁 白权金 郑路

摘 要:塔什萨依沟一带玉石矿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中的阿尔金断隆,其北为塔里木中央地块,其南为柴达木微板块,柴达木古陆中的祁曼达格裂陷槽。矿区内玉石均产在肉红色花岗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带,本文通过分析该区玉石形成规律,分析了塔什萨依沟一带玉石矿野外成矿特征。

关键词:玉石;白云石;大理岩;蚀变;成矿特征

矿区处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的阿尔金断隆带,出露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Pt1A)的变质岩地层,之后有多期岩浆侵入,由于玉石原生矿多分布地形陡峭的高海拔地区,找矿困难。

1区域出露地层及构造环境

1.1出露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1)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为一套由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变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系。(2)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索尔库里群:为一套遭受了不同程度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少量火山岩。(3)第四系。

1.2构造环境

喀拉米兰晚古生代弧沟系是在陆壳的基底上,经拉张破裂,由志留纪的裂谷发展到泥盆纪时的洋盆,与中泥盆世末洋盆聚合,上泥盆世为磨拉石沉积,石炭纪具陆表海盖层沉积特征,第三纪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下插作用使本区褶皱隆升。区域内构造线整体走向呈北东东向,有三条区域性大断裂和一复向斜构造组成,在其内部次级断裂发育,卡特里西铜锌矿床即产于复向斜北翼。

(1)阿尔金超岩石圈大断裂位于工作区的北部,呈北北东向延伸,为一张扭性断裂,倾向时北时南,倾角68°~80°之间;(2)雅普喀克勒克断裂,该断裂沿走向显波状特征。沿断裂有超基性岩体分布;(3)琼库尔达坂断裂,走向北东东,断层西南交汇于雅普喀克勒克断层,断层倾向140°~160°。倾角70°~80°,沿断裂有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分布;托库孜达坂复向斜为区域内最大级别褶皱构造,分布在琼库尔达坂断裂一带及两侧,南与克孜塔格复背斜为邻,轴向大致北东东向。复向斜两翼地层较陡,中部宽缓,并有次级褶曲发育。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床处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的阿尔金断隆带,出露有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的变质岩地层,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白云石大理岩、矽卡岩等。

2.2岩浆岩

矿床内加里东期岩浆岩较为发育,侵入活动频繁,形态各异,可见两种岩浆岩:肉红色钾长花岗岩及灰白色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钾长花岗岩体多沿大理岩顺层侵入,与本区玉石成矿关系密切,是玉石矿成矿硅、水及热动力主要来源。

2.3蚀变及矿体特征

2.3.1蚀变特征

礦床蚀变类型主要有透闪石化、透辉石化、蛇纹石化、硅化、石榴子石化、滑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绿泥石化等。各类蚀变类型具明显分带特征,自花岗岩体向大理岩一侧矽卡岩化特征由强到弱,由透辉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石榴子石化带过渡到透闪石化、阳起石化、黝帘石化、硅化、蛇纹石化带,再过渡至大理岩一侧的透闪石化、滑石化、蛇纹石化带,各带之间无明显界线,为渐变过渡关系。与软玉成矿有关的最重要的蚀变是透闪石化,其次为阳起石化、黝帘石化、蛇纹石化和滑石化。

2.3.2矿体特征

矿区内目前发现8条和田玉矿脉,其中Ⅰ、Ⅱ、Ⅲ号矿体为矿床内主要矿体。矿体呈不规则的团块状、透镜状、串珠状。似层状等形态产出,玉石均以青白玉为主,白玉次之、青玉少量,各玉种多带糖色。产状323°-334°∠51°-53°,玉石比较细腻、致密、微透明至半透明,裂纹较少,部分含少量杂质。

3矿床成矿特征

(1)玉石矿体多产在镁质碳酸盐岩与酸性侵入体的外接触带上,如果侵入体近于直立,则矿体分布在侵入体顶部与镁质碳酸盐岩的外接触带,如果侵入体呈一定角度侵入与镁质碳酸盐岩中,则以接触倾角35°-75°之间有利于玉石形成,倾角过大或过缓不利于玉石产出。

(2)镁质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颜色以白色为主。若与侵入岩接触的是灰色大理岩,则不宜产出玉石。

(3)侵入岩主要为肉红色花岗岩,多是小岩体,呈脉状分布,如果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的是灰白色花岗岩,则不宜产出玉石。

(4)成矿最佳部位一般出现在侵入体接触带、岩层层面与构造剪切面的“三位一体”的构造带。三者如果走向接近或一致则成矿最有利。

(5)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具有镁质矽卡岩的特点,从内带到外带,依次为:帘石化和钾长石化中酸性侵入岩带一透辉石带一透闪石带一镁橄榄石带一蛇纹石带一白云石大理岩带。矿体主要在透闪石带。地表出露的透闪石带一镁橄榄石带一蛇纹石带中多出现滑石化。

(6)矿体的规模一般不大,矿化带一般在几十到上百米,宽几米到十几米,但其中可利用的矿体长度多在数米到几十米,宽度几十厘米到两米不等。

(7)玉石的品种一般以青玉、青白玉为主,次为糖玉和白玉。靠近侵入岩一侧多为青玉,向外变为青白和白玉。

4和田玉的成矿模式

从矿区和田玉矿化得以产生的主要地质事件看来,主要有四个阶段:

(1)在古元古代,成矿地区处于泛大洋边缘海盆地的近岸部分,沉积了砂岩、白云岩及其过渡岩类的碎屑~化学沉积物。其中的富镁碳酸盐岩层成为之后的成矿物质之一。

(2)元古代末期,区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其海相沉积物变质成绿片岩相的岩石组合,白云岩等变质成白云石大理岩,从而对矿源层进行了结构改造。

(3)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期,区内受强烈构造运动影响,沿断裂有中酸性岩浆侵入。侵入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它们的侵入富镁碳酸盐岩层,产生了透辉石化、透闪石化、蛇纹石化等接触交代蚀变作用.这个期间的透闪石往往会形成软玉,交代流体的温度一般为250℃~400℃,总压力在0.2~2Kpa范围内时,才会有微晶毡状结构的软玉形成。不符合这些条件,或因温度较高,或因扭压应力过限,则形成柱晶透闪石组成的透闪石岩成透闪石片岩。所形成的软玉矿体,在近侵入岩脉处,因铁锰质较高而多为青玉、青白玉(铁、锰质主要来自岩浆),远离岩脉时则多为白玉。

(4)第三阶段形成的和田玉矿主要位于地壳深部,中生代以来燕山和喜山运动使特提斯古洋闭合,青藏高原持续隆升,其北坡的昆仑阿尔金一线也逐渐抬升遭受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剥蚀,最终使深部和田玉矿带抬升剥蚀至近地表或直接出露地表,成为可开采利用的和田玉矿山。

参考文献

[1] 张国.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J].世界有色金属.2018(24)

[2] 周高.开阳县花梨乡清水江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9)

[3] 郭丽芳.卢氏白云母成矿特征[J].河南地质.1987(01)

[4] 朱增青.长江中、下游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特征浅析[J].江苏地质.1987(03)

[5]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特征图版[J].西北地质科学.1987(04)

[6] 黄有德,蔡宏渊,卢建春.中国南部大陆锡矿成矿特征[J].矿产与地质.1988(01)

猜你喜欢

玉石
一块石头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玉,石之美
浅析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
那串玉石
玉石收藏家
玉石床养生,是古方还是噱头?
惟“玉”见真情,幸福永相伴,圣在天见让你与幸福结伴
二石
审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