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汉字基本笔画的属性

2020-06-09

中国篆刻 2020年5期
关键词:楷体弧度笔画

夏 唐

笔画是指组成汉字的各种不间断形状的点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现在我们平时见到的字体分手写体和印刷体,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两类字体在形态和称呼上不完全统一,但客观属性是一样的。

手写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五种,印刷体主要是以楷书字形为原型的,字体也很多,最常用的是宋体和楷体。目前语文写字教学使用的规范汉字是以楷体作为字形标准。手写体楷书的笔画名称,以“永字八法”为基础,分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印刷楷体根据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笔画共分为32种,6种基本笔画和26种派生笔画(又称折笔或复合笔画)。由于手写体楷书所使用的工具特性和表达出来的艺术效果,其派生出来的笔画造型更丰富,以形态来命名,多达六、七十种,甚至更多。因此造成了目前写字教学中,语文老师与社会书法培训机构老师所教的笔画写法以及对笔画名称叫法上不一致,应该以哪一个为准呢?

从识字教学的角度看,必须按规范字印刷楷体为准,孩子在接受识字教育的过程中,课本上使用的是印刷体而非手写体,因此名称要根据楷体的32种笔画来教学。至于书写时产生的一些形态变化和细分,则应该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先做到写字教学的规范化,再提高到艺术层面的多样化。

六个基本笔画在部编语文教材中只出现了六种形态,但在规范汉字印刷体中却有很多变化形态,应该如何界定并给予一个合理的名称呢?首先要分清楚六种基本笔画的分类标准,横和竖比较直观,自左向右书写的笔画为横,自上向下书写的笔画为竖。斜向的四个笔画中,撇、提方向相反,自右上向左下书写的笔画为撇,自左下向右上书写的笔画为提。点和捺方向相近,自左上向右下书写,点的起、行、收沿同一个方向运笔,而捺则自左上向下右下起笔和行笔,收笔则向右出锋。以起行收的方向来分类,学生较容易区分各自的名称。那么各种变化形态又以什么标准划分呢?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线条属性来划分较为合理,即笔画(线条)的长度、角度和弧度,这三个属性进行不同的组合,就产生了规范汉字中相同名称笔画不同的形态变化。

根据这三个属性的组合变化,我们来看一看横的形态变化,首先有长度的变化,即可以分为长横、短横,在印刷字楷体中,角度是一样的,而手写体中,角度稍有变化,短横可以稍向右上斜多一点,长横稍平一点。竖也有长度的变化,分为长竖和短竖,同时竖还有角度变化,长竖是直的,而短竖有时是斜的,如“舌”字,中间短竖自右上向左下略斜,左下短竖则自左上向右下略斜;手写体中,还可以根据收笔方式不同,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提也有长度和角度的变化,如“地”和“提”两个字中的提画相比较而言,“地”字的提短且角度略斜,“提”字中的提长而角度略平。点的形态本来就比较短小,大部分字中长度变化不明显,在个别字中有长点,如“头”字的左上两点短,右下的点较长。由于点出现在一个字中的位置不同,角度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差不多有90度左右,如“点”字下部四点中左点与右点的方向不同。所以点的形态在角度上变化明显,如“燃”字九个点的长度和角度均有变化。捺的最明显变化是长度,如“众”字上捺长而下捺短,而“途“字除了上捺短下捺长之外,角度相差很大,一斜一平;最后是弧度变化,如“人”和“入”的捺,“人”字的捺弧势不明显,而“入”的捺则“一波三折”明显,弧度变化较大,除此之外,捺的起笔形态也不一样,当与另外一个笔画相接时,起笔与行笔可在同一个方向,由轻渐重,另行起笔时,与行笔要有角度变化,一般在字底部的捺都写成先重后轻,如“之、这”等字。

撇是形态变化较为丰富的一个笔画,在长度、角度、弧度上均有不同的组合变化。撇在上部作第一笔时一般要短、平,如“千”字;在左上方时要短、斜,如“午”字;在笔画少的字中比较长、直,如“人”字;在穿过横向笔画时,较长且有弧度变化,如“丈”字;一个字中,有多个撇画时,就有组合变化,如“廒”字四个撇,长度、角度、弧度不一样,形态各异。

正是受长度、角度、弧度这三个变量的组合影响,基本笔画的分类形态名称可以很多,造成了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采用不同的称呼,很容易混乱,这对于孩子来说不容易辨清,所以部编语文教材中采用了归纳简单到了极致的六个笔画名称,让学生先把大类分清晰,先认识,在书写过程中再进一步提高辨识。从老师教学的角度来说,应由简入繁,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再根据笔画的三个客观属性在应用时进行不同的组合来讲解,让学生先知其然,慢慢过渡到知其所以然。

猜你喜欢

楷体弧度笔画
书法日课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找不同
不自由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