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毒治疗,中医中药有特色

2020-06-09蔡惠群编辑苏二

科学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丹毒足癣红斑

文/蔡惠群编辑/苏二

春季雨水增多,气候潮湿,且夏季将至,天气渐热。在这个“多湿多热之季”,人体若正气不足,兼风、湿、热邪侵犯,丹毒最易发病。

丹毒,可发于全身各个部位,但多发于下肢,俗称“流火”,具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特点。往往起病急,易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头痛及呕吐等全身症状,发病部位出现片状红斑,皮肤鲜红,色如涂丹,鲜红似玫瑰,中间颜色较淡,与周围界限清楚,伴疼痛不适。若发于下肢,着地时疼痛明显加剧。随着病情加重,红斑范围可向四周迅速蔓延,严重时可发生水疱、紫癜,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若不及时、彻底治疗,疾病反复发作还可造成淋巴管阻塞,组织增厚,形成象皮肿。少数严重患者可引起急性肾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预后严重。丹毒病好发于有足癣患者、糖尿病患者,或者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伴瘀滞性皮炎的患者。

丹毒,首见于祖国医学名著《诸病源候论》:“丹毒,人身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由于其发病部位不同,中医文献中又有不同的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者称“内发丹毒”,发于腿胫者称“流火”“腿游风”,发于新生儿称“赤游丹”等。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郁于肌肤,壅为火毒而暴发;或由皮肤破损感染邪毒而诱发。发于头面多兼风热,发于胁下、腰胯多兼肝火,发于下肢多挟有湿热。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多由于免疫力降低、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及细菌入侵所致,如患者本身患有足癣、皮肤破损或者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发病。

丹毒病发展迅速,须及时发现,尽早诊治。西医通常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全身发热等症状能缓解,但局部治疗效果欠佳,部分患者患处红肿消退缓慢,病程会迁延为亚急性或慢性,短期内难以治愈。

中医则采取全身和局部辨证施治,“因病、因人施治”,予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用熏洗、涂擦、膏药外敷等传统外治法,标本兼治,能够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治疗方法多样,不易出现耐药性。当然,在治疗丹毒的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足癣、控制血糖。如合并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可采用中药结合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等病。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温燥、荤腥、油腻、刺激之品,多吃蔬菜、水果。发于头面部的丹毒,切忌吹风、日晒;发于唇颊部的丹毒,应减少讲话,勿食生硬物,做好口腔护理;发于下肢的丹毒,应抬高患肢,以利于患肢消肿。患者注意与健康人隔离,避免直接接触传染。丹毒病情控制缓解期,要戒除挖耳、挖鼻的不良习惯;彻底治愈脚癣,减少复发;避免过度劳累,生活作息规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复发。反复发作的下肢丹毒患者,若已形成下肢淋巴水肿(俗称象皮腿、大脚风),应避免久站久行久坐,休息时抬高下肢;每天在起床后用弹力绑带缠绕加压包扎,应宽紧适度,或使用弹力袜,以减轻下肢水肿。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防治丹毒发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要勤洗澡、勤换衣被。2.改掉不良陋习。克服没事抠鼻孔、掏耳朵的陋习,避免皮肤瘙痒的挠抓损伤。3.健康饮食,规律起居。避免油腻之品,有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避免熬夜。4.足癣要及时治疗。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足癣不要彻底治好,因为留有创口有利于排毒。其实,足癣不能治愈是大多数患者反复发病的重要隐患。排毒只能通过锻炼,饮食调护,中药调理。5.丹毒初起应及时治疗。发病早期,如果出现寒战高热,除了考虑内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留意有无局部皮肤疼痛,观察是否有皮肤出现红斑,这时应及时到中医外科就诊,尤其是到中医医院的丹毒专科就诊,得到专科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治疗。

猜你喜欢

丹毒足癣红斑
专家教你应对幼儿足癣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复方土槿皮搽剂治疗足癣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木星的小红斑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丹毒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