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方舱患者的感谢信引出的故事
2020-06-09陈健编辑青鸟
文/陈健编辑/青鸟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出征,上海向湖北派了9批1640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英雄逆路行,丹心战疫情。上海市东方医院援鄂医务工作者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同新冠病毒作殊死搏斗。
我这里要对李昕医生说一声“谢谢!”
方舱中的李昕医生:
我是2月9日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之前在家隔离,有发热、胸闷的现象。通过社区进了方舱医院,刚进来看到这么多人,我十分害怕、恐慌,心跳加快,晚上无法入睡,造成血压升高。那天晚上突然身体开始发抖、出汗、腿发软,我马上让护士叫医生。那天是李昕医生值夜班,当她了解我有糖尿病时,急忙叫护士测血糖,原来是低血糖。她急忙拿来牛奶、点心让我吃,不久血糖升起来了。她不放心,在我床边多次问我情况,当她发现我情绪失控、焦虑时,就安慰我、疏导我,解释新冠肺炎不可怕,只要有好的情绪、好的营养就能战胜它。
我每天打胰岛素,因为来方舱时间长,笔芯药用完了。她了解后跟指挥部联系,多次反映我的情况,最终让我得到相应的治疗(指李昕医生想方设法为患者转院一事——笔者)。如果不是心里时刻装着患者的医生,是做不到这些的。
还有一事也想说一说。因为我被隔离,但家里还有86岁的双亲,且都有心血管疾病,当我得知李医生是心内科的医生,就向她问询了我父母用药情况。现在问医问药的大事小事,我都马上想起她,离不开她了!像她这样有爱心、不计得失的医生值得赞。医者仁心,她认为医务工作者不仅是治病,还帮助患者稳心定神,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们。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前行抗病毒。实际上,我认识她是因为看到防护服上写着“加油武汉”;看到她们疲惫的样子,我心都是痛的:自己的儿女也这么大!她们舍小家为大家,谢谢医务工作者!为了武汉,你们都是英雄!
患者 汪芸清
求证事情原委
看完感谢信,笔者被信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找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队员、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生李昕,请她还原事情经过。
原来,汪阿姨经由社区2月9日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但因为不习惯大空间里日夜亮灯,加上她的血糖忽高忽低,李昕医生非常担心阿姨的病情一旦加重,就可能会有不测。
作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李医生十分清楚患者的治疗窗口期不可错失,她说一些年轻人最终不治,也与窗口期没抓住(忽视)有关。方舱医院没有输液治疗的安排,而汪阿姨入院后一星期,CT显示肺部的状况依然停滞不前,看来口服药对于她作用不大。于是,李医生连续几天寻求方舱医务部的帮助,寻求输液等临床治疗的机会。终于,在医疗队执行队长孙贵新等医生的努力之下,阿姨成功转至中南医院住院治疗。
因为觉得李医生不仅治病还治心,汪阿姨在方舱医院里大事小事都爱咨询她。因此,哪怕休息,李昕医生也常常通过帐篷值守人员为汪阿姨开医嘱,还加了微信;汪阿姨把自己年迈的父母拍的片子、吃的药,陆陆续续发给心内科医生李昕看,征求她的意见;2月24日住进中南医院后,汪阿姨拿到药、参加临床试验,都要拍成图片,让李昕医生一一验过。汪阿姨住进方舱医院半个月,自从低血糖那晚以后,天天说“李医生,您带孩子来黄鹤楼,我带你们转。”“阿姨,真淳朴,真善良!”李昕医生笑着说,“现在我都成了阿姨的‘家庭医生’了。”
这些细节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汪阿姨对李医生说:“你在医院肯定是受欢迎的医生,你性格好,不怕烦。‘医者仁心’,我觉得说的就是你。”
3月3日,汪阿姨的肺部CT显示已经明显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