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2020-06-08罗金海
罗金海
【摘 要】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从而实现同心共育的目的。本文从阐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查找家校合作中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支持配合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学校具体实践,提出新时代加强家校合作、凝聚教育合力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家校共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5-0061-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Family School co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Guoqing Primary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UO Jinhai
【Abstract】Education is a century-old project, and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joint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inds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i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support of family education to school educa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school practices to propose ways to strengthen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and uni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measures.
【Keywords】New era;Family school education;Practical exploration
教育,不是學校的一己之责,家庭、政府和社会都要共担责任,形成合力。这就体现了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的事业,不能有任何一方偏废,不能有任何一方缺位,更不该出现短板,而且家庭排在第一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家庭教育责任首当其冲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启蒙之师。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行为的示范,特别是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生命早期的成长。人生起步,人的许多习惯、修养、德行都是在“家庭”这所学校中成型的,所以家长要引起重视,责任重大。
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家校共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家校共育意识不够强
家校双方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会相互进行交流和沟通,没有积极主动沟通的意愿。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还存在问题,认为学生送进学校,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属于学校,自己根本不用去关注孩子,家校双方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家校共育”实效性不够。
(二)家校共育的载体不丰富
家校合作的最佳状态应该是“你正好需要,我正好能给”。快速发展的教育,面临许多新型问题,简单的家长会,形式化的活动已经不能达到家校共育的最佳状态。
(三)家校共育的经验积淀不够
家校共育是一个时代性课题,对于家长来说,这方面的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还处于被动方,而学校作为主动方,必须积极引导,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四)家校共育的层次和深度不够
学校虽然开发了共育引力课程,但是总体感觉家校共育还未能深入其中,家校之间的合作共育对学校核心文化的实际映射和呼应不够,这种凝聚力不足。学校砺志文化对家校共育的统揽还浮于表面,深入的挖掘和深度的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家校共育对学校、教育发展的支撑不足
作为孩子教育关键的一方,家庭教育有短板,学校的努力也有不足,这就造成学校、教育工作得不到全力、统筹的支撑。
三、家校合作共育,凝聚教育合力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切合城乡,贴近群众,渠道多元,服务家长”的工作思路办好家长学校;坚持“理解沟通,凝聚共识,亲子同进,家校共育”的理念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一)抓好常规管理,办好家长学校
我校的家长学校成立伊始,同时组建了家长委员会。目前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每学期召开家长学校工作会议,做到每年补充新鲜血液,动态管理家长委员,科学开展家校合作,致力学校健康发展。组建了五级组织机构(关工委、校长、校委会和家委会、各职能机构、教师和家长),落实了“有访必接,首访直接,访必有果,双方满意”的工作要求。逐渐做到了有办学指导、有办学宗旨、有办学原则、有职责制度、有教学计划、有考勤登记、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完整档案“八个有”,学校工作计划齐全,教学工作正常。
(二)“六读”书香浸润,“八为”家校同行
结合学校“学习乐园”打造目标,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创建,组织开展师生“六读好时光”活动:师生共读,流动陪读,开放选读,定时悦读,梯级渐读,适时测读。其中流动陪读的范围涵盖了校长、教师和家长;为了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学校提出家校共育“八作为”:家长建言、家长献策、家长护校、家长陪读、家长讲座、家长帮教、亲子同进、家校共育。引导家长爱校如爱家,责任扛肩上。
(三)家长进校“四看”,创新开放接待
每月按照年級轮流开展家长开放日,落实家长进校“四看”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看常规、看课堂、看管理、看活动”,进行综合性评教。开展家长陪餐陪读陪活动,征求家长意见建议,探索家校合作、共育新路径。从周一到周五统一做好安排,开设了学校领导家长接待日,坚持定时询问解决家长和师生困难,帮助家长答疑解惑,拉近了家校关系。
(四)构建“三访”模式,畅通家校联系
学校将原来单线的家访适时扩大为“三访”:即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社会走访“三访”活动。学校还开设了微信公共号,公布了联系电话,班级建立了微信、QQ群,及时公布孩子学情,推送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家之间实现联系贯通,打造立体化、多层面、多渠道、无缝式家校联系方式,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有效增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孩子不论是在家,还是在校,家校之间都能如见孩子,如在身边。
(五)打造共育课程,拓展家校资源
根据学校砺志核心文化体系,初步确立了六大学校特色课程:即“书香拓展课程、公民素养课程、艺体专修课程、共育引力课程、特色加餐课程和节日文化课程”。其中共育引力课程就是利用学校地处县城优势,挖掘家长资源优势,发挥行业职业特点,探索组建了家长讲师团,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对全校师生开展专题讲座,拓宽了教育时空,多维度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家校联系更加紧密,教师队伍得到“丰富”,学习资源得以增加。
(六)创新家校活动,拓宽共育内容
通过开展家长会、法治教育、家教沙龙、专题讲座、观看远教视频、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亲子课堂、亲子书屋、亲人寄语、留守陪伴、爱心捐赠、亲子结对)、优秀家长表彰、家长育儿经验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家长的教育见识,提高家长的素养。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远足、郊游、野营、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体验式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邀请家长同行,参与组织和管理,交流与互动。在这样的体验式活动中感受家长的辛苦、孩子的不易和教育的真谛。
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好,社会才能好;家风好,社会才会风清气正。期待更多父母能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提升教育能力,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从而让家庭教育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朝菊,刘洋.构建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07).
[2]王先贵.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好家长,2018(42).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