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与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

2020-06-08王华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品牌战略

王华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诸多考验和挑战之中,要清醒认识到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要成功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传媒品牌,通过深耕报道质量,以适用于全网传播的作品吸引受众,才能在众多客户端和商业平台中傲然而立。

关键词:报道质量 舆论导向 品牌战略

中共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是媒体人新的历史使命。

推进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指中央、省、市、县融媒体中心的平台建设、信息互通、融合宣传,更是主流媒体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一、内容为王 深耕报道质量

近年来,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学习机构的“樊登读书”、知识学习平台“混沌大学”、新商业知识管理服务商“笔记侠”等上百家知识付费平台的迅速崛起,标示着花钱订阅资讯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知识付费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些趋于理性、趋向“内容为王”的变化,正是网络新经济日益成熟的重要体现。

作为主流媒体,“内容为王”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是历经多年养成并融入骨血的生存法则。我们咬文嚼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逐文逐句推敲、精心校对,在媒体融合时代,这一优良传统不仅不能被流量替代,而是要坚守它,做好我们的每一篇报道。

(一)始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指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目的是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平台,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在导向上都是一个标准,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

作为党的喉舌,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作为百姓呼声的代言人,把群众所期所盼所想传达给党和政府更是义不容辞。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二)做深受群众喜爱的“本地新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认为,“县级受众对本地的认同感相对较高,其中‘本地新闻对县级受众的本地认同感有着重要的贡献。”

何止县级受众,根据新闻传播规律,越是离受众越近的地方发生的新闻,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因此,做好“本地新闻”不仅是主流媒体的“份内事”,更是增加受众吸引力的“大招”。

2020年11月,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统计了以做本地新闻为主、兼具服务和监督功能的“融媒问政——贵阳市网络问政平台”发稿量,该平台上线近一年时间共推送市民反映的各种民生新闻稿件5000余条,网络点击量超过1.5亿人次,市民评论超过43万条。对于一个市级融媒体新平台而言,这个成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个数据背后折射出市民对“本地新闻”关注度和对媒体服务、监督功能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在媒体融合的今天,提倡“地球村”不止是放眼全球,更要牢牢植根于本地,关注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关注田间地头的脱贫攻坚,关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在本地落脚……从国家大政策落地纪实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垃圾处理等民生“小问题”反映,都可放入“本地新闻”的大篮子中,做出一桌生鲜味美的资讯回馈受众。

(三)做有“格调”的作品

面对海量信息泛滥,优质内容稀缺,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优质内容不仅体现在权威性、准确性上,更是报道艺术与专业素养的结合,把握住新闻“有用”与“有趣”的关系,才能做出有“格调”的作品。

遗憾的是,为了赚取流量和关注度,有些商业平台和公号抱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心态,把标题做惊悚,把新闻做媚俗,比如某些涉及犯罪的新闻稿件过度描写犯罪过程,社会问题稿件详细描写受害人的受伤程度……类似的过度娱乐化、媚俗化、反智化的作品赢不了受众的长久喜爱。

能否吸引受众、留住用户,能否引领舆论、凝聚共识,最终要看内容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处理好对受众的满足与引导的关系。

2020年10月,201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揭晓,贵阳晚报《黔城旧事》栏目获得了中国晚报优秀专栏奖一等奖,这一成绩与致力打造这个栏目并为之精耕细作的记者、编辑们密不可分。无论是晚报上还是微信公众号里,打开黔城旧事稿件,就像打开一本旧相册,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贵阳的市民生活, 横跨50余年的老贵阳记忆。专栏里既有毛泽东、贺绿汀等名人与贵州的渊源, 也有贵州老店老厂的风云往事和贵阳大案的侦破纪实, 还有平民百姓的个人记忆, 再现了貴州历史上的大事件、民情风俗和百姓生活片段。历史与现代的穿插交集,使记忆和情感交融而至,令人唏嘘,令人动容,令人奋进。

而这个有格调的栏目也因此获得众多读者喜爱,早于2016年5月就已将此前报道内容付梓成书面世。

二、顺应时代 融合全媒传播

2020年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有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64.5%,中国手机网民在中国网民中的比例已达99.3%,为8.97亿。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融媒体时代来临,作为主流媒体,不可避免要冲破原有模式,顺应时代变化而改变,有破有立做好挑战的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媒介的重构创新过程,传播媒介在未来生活中要处理的不仅是内容,更要介入到广泛“非内容领域”的生活要素重构中,这就是“大融合”。

(一)平台搭建从“1”变“N”

技术革新意味着我们的传播平台不再是“1”,而是“N”。

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近年来,为抢占移动端的战略资源,不少媒体把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同步做大做强商业平台官方账号,着力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不仅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的“大端大号”,还涌现出芒果TV、澎湃新闻、时刻新闻、荔枝新闻等一批各具特色、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作为主流媒体,我们不仅是在做自己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其它的传播平台,搭建好包括其他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端大号的链接,让自己的优质内容成为品牌产品,出现在更多的传播平台上,比如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腾讯、快手、抖音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要规划好布局、统筹好资源,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避免各自为戰、简单相加。

(二)统一品牌 丰富产品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指出:媒体融合还需要有统一的品牌意识,“我们发现每个省都做了许多新媒体品牌,但是做出来以后往往跟它的母品牌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县级融媒体的体量不大。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融媒体平台战略,这样对于我们整个融媒体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李院长所指,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有的媒体推出的公众号可以多达上百个,APP、网站又各有数个,不仅相互间名称和内容毫无关连,就是与母品牌也看不出直接关系。这样的品牌难以聚沙成塔,也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还分散了品牌建设的人力物力成本。

统一品牌就是要把主流媒体的新闻作品、文化产品、资讯服务等等做成一个具有辨识度高、公信力强、文化内涵深的导向性品牌,面对全网传播。要丰富这一品牌的表现形式,就要以多种形式满足传播需求,需要涵盖音频、动画、视频、VR、AR等等,从而让人们在各种平台遇到这个品牌时,愿意点开它,甚至愿意为它付费。

三、践行“四力”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保证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就是我们主流媒体需要践行的“四力”,也是我们主流媒体实施品牌战略的保证。

(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践行“四力” 树立品牌样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是全国第一个以“融媒体”命名的省级新型媒体集团。在确立了“品牌战略、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制度保障”的发展理念后,为了实现脱贫攻坚报道的全覆盖,从2019年2月开始,出台了践行“四力”的相关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调研采访的时间不少于30天,各采编部室负责人每年下基层采访的时间不少于50天,引导推动采编人员深入乡镇、农村和车间等基层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至此,采编部室的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奔赴贵州省66个贫困县、1721个深度贫困村,以及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非贫困县,并为每个贫困县派驻了1名驻县记者,推动省级媒体与当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时联动,记者站记者和驻县记者对1721个深度贫困村进行了采访报道全覆盖,推出了《决胜刘栏江》、《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把水族脱贫的故事“穿”到北京》、《贵州答卷*山乡巨变》、《大规模减贫的“印江经验”》等等一大批对脱贫攻坚进展、成果以及经济社会民生福祉的一系列举措的优质报道,有的不仅被全国媒体转载,还有的成为扶贫经验在全国被复制推广,媒体品牌也迅速被人们记住,留下深刻印象。

(二)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践行“四力”,其实就是抓住了品牌创建的关键因素——人,这也是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因素,所以要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级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不仅要立足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把他们放到媒体融合这个大平台上来历练、来提高,通过学习新技术来练就新本领,通过运用新媒体来驾驭新媒体,同时要吸引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入。加快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用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为媒体融合源源不断地输送全媒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福特.“内容为王”永不过时[N].人民日报,2019-12-26(09).

[2]程梦青,张琳曼.如何做活“媒体融合”文章?8名专家亮出“金点子”[J].广电视界.

[3]郭明杰,孙发友.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的格调与公信力[J].新闻前哨, 2011(06).

[4]徐麟.六个方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R].

中国记协网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直播文字实录.

[5]邓国超.“优质内容是王道”[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11-17

[6]庞博.主力军全面挺进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纪实.天眼新闻,2020-11-8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品牌战略
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新运用
国内旅游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广播融合发展中的取胜之道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唤醒和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的几点实践
为何美国能成就高科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