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林下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
2020-06-08高茂林
高茂林
[摘 要] 林下经济是指通过种植林下经济作物获取收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结合安徽省霍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霍山县林下经济发展,为同类地区提供参考,充分激发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林下经济;经济效益;霍山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1-21-2
自201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發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对林下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建设了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对农业转型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其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一项重点任务,应积极分析其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提高林下经济盈利水平。
1 霍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霍山县是安徽省林业重点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霍山县依托于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产业,主要作物包括灵芝、天麻、石斛、茯苓、黄精和断血流等。自2009年以来,霍山县通过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合作,先后在8个乡镇开展林下种植示范园建设活动,目前已建成一园、三区、八片,成效显著。为实现林下经济增产增效目标,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霍山县继续扩大示范园建设规模,大力推广现代生产经营技术。
从霍山县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条件来看,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总面积2 042 km2,下辖16个乡镇,总人口数37万。由于当地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光照和降水条件都较为优越。霍山县常年平均气温15 ℃,平均降雨量1 400 mm,平均无霜期220 d。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多种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主要林下经济作物包括石斛、杉木、板栗、桑蚕、银杏及中草药等。但由于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目前霍山县林下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量效益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1]。
2 霍山县林下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融资保险不配套
从霍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其经济效益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林下经济规模增长缓慢。在以中药材为代表的林下经济产业扩张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虽然目前霍山县已开放抵押贷款,但是主要面向农村大户提供服务,普通农户办理小额贷款难度较大。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许多农户被阻拦在林下经济产业大门之外。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处理普通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时,门槛高、程序烦琐,或不予受理。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的资质设定及资格确认存在落实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业务的办理。此外,由于森林保险制度不完善,一旦出现自然灾害问题,农民会受到严重损失[2]。
2.2 基础种植条件差
霍山县虽然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丘陵、山地种植区水电不通、交通道路等级低,先进的种植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对其经济效益增长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还有部分农户在参与林下经济生产时,缺乏基础劳动资料和工具,难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目标。
2.3 缺乏技术人才
林下经济创新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目前霍山县十分缺乏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技术人员及推广人员。以霍山县太平畈乡为例,当地山林面积0.7万hm2,是霍山县石斛主要生产基地,但当地林下石斛种植面积仅为53.3 hm2左右。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特别是石斛种植农户投入较大,而且石斛产量较低[3],生产风险过大,导致农户往往不敢进行大面积种植。
2.4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足
受上述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霍山县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动性较差。与经营商品林相比,虽然林下种植生产能得到政府补助,但是补助水平较低,农民实际收益明显低于商品林经营。从生态公益林补偿方面来看,农户补偿标准为225元/hm2左右,加之森林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降低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3 提高霍山县林下经济效益的对策
3.1 完善保障措施
为了释放林下经济增长潜力,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为林下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一方面,应继续深化林权改革,提高林业资产评估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应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优化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在资金利用方面,应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养殖、林下经济发展综合调整,并集中资源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为尽快解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民间资本,延伸产业链条,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例如,2009年3月霍山县太平畈乡引进安徽德信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60万元,流转山场213.3 hm2,主要经营山核桃、中药材、石斛、花卉等经济作物。对于没有独立经营能力的农户,可以通过进入公司或入股的形式开展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
3.2 改善基础条件
林下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基础生产条件有较高要求,因为不同的林下经济作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必须保证基础水利、电力和交通设施的完善性。在提高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应对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应做好调查分析工作,了解各乡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分析与实际生产需求存在的差距。其次,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合理投入各方面资源,找准各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与使用。最后,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落实管理维护责任,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确保合理利用林下经济生产基础设施。在此情况下,可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确保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3.3 重视人才培养
针对林下经济发展中缺乏技术人才指导的现象,应重点发挥地方技术推广部门及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深入农户开展指导工作,依靠技术资源改变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比如,在林下经济经营理念的宣传指导方面,可以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让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能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地区技术资源配套水平的提高。在地方技术推广部门及龙头企业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应制定长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针对不同林下经济作物生产经营所需的人才,开展专项培訓。另外,应加快先进种植技术的转化速度,通过开展示范点宣传和农户宣传活动,让先进的种植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3.4 创新发展模式
为了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并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其盈利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活动。目前,林下经济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包括“林业+畜禽”“林业+食用菌”“林业+野菜”“林业+药用植物”等,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优化林下经济结构,不断挖掘其经济效益潜力。各林区可以采取分类经营管理方式,利用好当地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种植和养殖产业,提高地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打通生产和销售环节,注重品牌塑造,依靠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经营方法,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在政府主导、企业与农户共同参与下,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扩大林下经济的盈利空间。
4 结语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还要实现生产资料配套、保障机制配套。同时,应通过大力培养林下经济技术人才,为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实现农民增收,才能吸引农民群体的广泛参与,继续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参考文献
[1]陈小娣.试论华安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效益评价方法[J].时代经贸,2019(33):59-60.
[2]刘玉娟.民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创新途径[J].绿色科技,2019(21):165-166.
[3]何滢.泸水市三河村林下经济发展成效及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