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调查

2020-06-08张桂荣莫树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高校

张桂荣 莫树培

摘 要: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奖、勤、贷、助、补、减、免”为主体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然而,随着新时代到来,资助大学生群体发生变化,确保资助工作取得成效,则应立足对资助对象分析了解,剖析资助对象的真正需求,才能为资助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依据。本文以江门市本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详细调查学生的基本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学生个体需求等方面,总结分析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有效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问卷对象是参加2019-2020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来自广东省江门市本科院校。内容涉及学生基本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学生个体需求等方面。调查问卷是以网络问卷星发给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际参与调查1974名学生,收到1974份有效数据。2017年以来,广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分析确定。各高校在每年的9月进行收集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导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会根据各省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把困难程度分为三类,“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本文为更好分析学生情况,将结合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数据剖析

1.参与调查学生分布情况

参与调查的1974名学生,其年级分布情况:一年级占25.08%,二年级28.32%,三年级占26.49%四年级20.11%,每个年级均有学生参与调查。根据学生来自区域进行分析,从来自城镇学生451名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85%,而农村学生1523占家庭经济77.15%。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然大部分来自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

2.参与调查学生每月生活费来源及给予情况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和接班人,还未完全进入社会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没有收入是纯粹的消费者,主要依赖家庭给予来完成学业。因而,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安心完成学业。从此次调查中,1974名困難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兼职收入或奖助学金的获得,而将近60%依赖于家庭支持。另还有极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比赛或项目的奖金来补给自己的生活费的。

同时,在调查中看到,87.54%家庭会给予大学生生活费,且家庭能给予600元以上的生活费达到43.21%。

广东江门处于珠三角,整体消费中等。如果按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最低消费,其人均每天20元左右,单每月吃饭最低600元,加之平时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平均一名学生每月至少800元生活费。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仅281名大学生生活费低于600元,而仍有790人高于800元。可见,这些大学生的家庭困难但并不影响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因此,从整体分析,困难学生基本生活情况多数得到保障,其家庭给予很大的支持。不过,仍存在246名困难学生是没有获得家庭的支持,有281名困难学生生活费低于600元。这对于学校资助工作是很大考验,如何将这部分非常拮据的困难学生找出来,给予他们更大的资助。

3.调查的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从数据分析,调查困难1974名困难学生中,2019级495人未出成绩,那么高年级的1479名困难学生的成绩情况比较良好,专业成绩高于80分的将近50%。可见,该校困难学生的专业学习处于中上水平。当然仍有将近10%的困难学生专业学习偏弱。但是,从抽样1974名困难学生的获奖情况来说,并不是特别理想,困难学生的专业成绩良好占到50%以上,而获得奖学金却只有20%学生。高校的奖学金评定是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单纯的专业学习好,并不能获得奖学金,某种程度也反映了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全面,特别学生在科技竞赛获奖方面明显弱。

4.调查的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主要从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及导致家庭困难的主要因素。从数据分析,学生父母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父亲人数占83.74%,母亲人数为初中以下占90.83%,其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父母务农或打零工。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指标,将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概况“缺乏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读书子女多、因病致穷、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及其他”几方面,并对其原因所占的比重进行评分,分值5分至1分(5分占比最多,1分占比最少)。根据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分值选择3分以上,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低”(84.09%)、“读书子女多”(74.32%)和“缺乏劳动力”(70.57%),均超过70%。可见,调查的学生多数认为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集中“文化程度低、读书子女多和缺乏劳动力”。在前面调研中可看到,此次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父母将近90%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高,能从事的职业相对比较窄,其更多是从事对文化要求不高低收入的工作,自然对家庭的收入带来影响。

5.学生个体需求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在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在学习方面,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和“学习效率低”。除了专业知识以后,急需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偏高,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而对于“语言表达方面、外语知识方面和人际相处技巧方面”的知识需求人数差不到达到20%相差不大,只有“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需求人数偏低。可见,学生自身学习效率不够高,对于就业前景担忧。对于应用性知识像计算机、英语和语言表达的需求更大。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拮据导致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内向和自卑,因而他们对于人际交往技能的需求更大,希望通过提高交往技能而获得更多的肯定。

在调查中,对于家庭和个人希望获得帮助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希望家庭能获得国家对教育和医疗的补助,这体现了普通家庭的基本民生需求。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生活本身就拮据,如果还有生病的家人,增加治病费用无形增大家庭的困难。而教育方面的补助,在前面的数据中显示,困难大学生认为家庭“文化程度低”是导致家庭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他们对教育资助需求更大,希望获得更多教育补助,获得更多教育资源,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有机会改变家庭文化程度低的局面,也改善家庭的困难。同时,关于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举办素质拓展活动或知识技能的培训、举办针对困难学生的心理交流会或讲座、举办自强精神、培养自信心的活动比赛、提供学生工作岗位或老师助理等锻炼平台”等方面,学生的需求偏向于社会实践和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超过50%的学生希望能获得勤工助学岗位,既能获得工资又能在学校得到锻炼。

三、调查结论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区域分布不均。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济的快速增长已再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区域经济差异、城乡经济差异、东西部经济差异等问题,这导致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于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则多数集中在农村。

2.教育程度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从调研的197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分析,其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高达90%。同时,近85%学生认为“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见,提高教育程度对改善家庭经济困难是重要的手段。教育是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抓手。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后面有一个困难家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使其大学毕业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获得一份稳定收入,对改变困难家庭经济情况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因此,作为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不能只单单停留于物质的资助,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毕业后能获得一份理想工作。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整体上分析,这所普通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成绩普遍属于中上水平,极个别专业成绩偏低,但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却很少。查阅该校评定“奖学金”的办法,主要以学生的综合测评分数来评定奖学金,其综合测评包含了“德育测评、智育测评和人文素质测评”三个方面。如果只是专业成绩好,并不能获得奖学金,它考虑的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小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欠缺。进入大学除了应对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需要利用空余时间做兼职来补充自己的生活费,某种程度也影响他们在大学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因此,作为高校应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平台,针对性加强对他们综合素质培养,提供给他们更多锻炼平台和机会,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竞争力提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模式需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进入新時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升。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要以“00”后大学生为主,他们已经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大学生,从调研的数据看,1974名大学生每个月生活消费600元以上占到80%,说明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家庭基本能保障他们在大学的日常生活开销。当然,仍有20%学生生活消费低于600元。相对现在,过去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多处于需要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基本生活,因而过去的高校资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物质”资助来解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基本生活。而现在,资助模式不能单纯的“物质”资助,需要精准的“一对一”的个性资助模式,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多元化的资助模式,最终目的都是能帮助他们成人成才,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

5.高校资助工作应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也是高校的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以“教育”为导向,在“资助”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高校的特殊群体,相对于同龄人其他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使这部分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了许多的教育资源,除了学校课本知识的学习,他们几乎没有获得过提高综合素质及技能知识的学习。在调研中,也了解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希望能多获得一些偏应用型知识及技能。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高校资助工作实现“扶困”与“扶智”相结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他助”向“自助”的转化。但是,在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中,最关键的还是“立德树人”,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实际生活困难的基础上,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对他们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多方面教育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对他们“由外到内”的资助与帮扶,从而真正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整体塑造与培养,是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也成为解决困难家庭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 陈莹,蔡立彬,英健文,等.地方工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调查[J].广州化工,2002(4).

[2] 佚名.地方工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调查[J].广州化工,2002(04):158-160+151.

项目编号:JM2017C19;

项目基金:2017年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江门市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及资助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高校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