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2020-06-08陈洪叶凡
陈洪 叶凡
摘 要: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青少年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很多学生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基于此情况下,学校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也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对网络资源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作出阐述,重点对其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网络资源;影响;途径
一、网络资源对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资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众多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方面的教学资源,可实现网络资源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学习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方面的教学知识,浏览网络图书馆,挖掘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使其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除了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以外,还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由于青少年自我管控意识较为薄弱,他们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很好的控制。网络上有很多消极的网络资源,例如网络游戏、色情网站、暴力消息等,很多青少年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早就沉迷于网络,网络交友、甚至部分学生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整天与网络打交道,很多学生由于沉迷网络而荒废了学业,这对于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强化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得学生远离网络,使得学生能够全身投入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二、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重要途径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其主要过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虽然适度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等,但由于初中生年龄所限制,他们并不能够对自己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没有节制的沉迷网络游戏,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同时结合相关方面的案例,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帮助及时走出网络游戏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服务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走进法治天地”相关内容时,教师要选择生活中网络犯罪案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使得学生清晰的认识网络的虚拟,促使学生能够及时走入到正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针对部分网络行为而言,无法利用道德标准对其进行约束。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加强教学方面的管理,将网络道德观在课程体系当中得到体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确保学生的网络法治观念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注重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减少网络负面带来的影响。在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方面还应当设置网络文明方面的教育,同时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这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该学科的优势,渗透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的作用。
(三)引導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以外,还需要创设特定的环境,同时将网络教育渗透到具体环境教育当中,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同时,要传授学生如何处理非法信息的侵扰,尤其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加强网络环境管理,学校也要注重该方面工作的开展,在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浏览不良信息,维护网络安全。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近些年来网络犯罪相关内容为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为学生讲述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快速的发展,网络资源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初中生心理机制发育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辨别是非。尤其网络上很多不健康的资源,对于初中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初中生走上了犯罪道路,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远离不良信息的干扰,培养学生网络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郝丹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4).
[2] 扬飞龙.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