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带领小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2020-06-08张生富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热情小学数学

张生富

摘 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很多数学理论也是历代科学家从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来的,这说明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学习数学。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热情

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往往被兴趣所左右。而数学一直以来都以一种枯燥复杂的面貌示人,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致,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也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妨采取生活化教学方略。从而营造亲切熟悉的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育人价值。

1.展示生活元素,导入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调整状态,收起散漫的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但是一些传统的导入方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甚至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生活元素,借助生活元素引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热情逐渐转移到数学知识上来,以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负数》一课时,我先借助电子课件展示一些图片,比如:天气预报截图、温度计刻度等等。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图片所描述的内容是否感到熟悉?你能从中发现一些特别的数字吗?”经过一番观察,学生找出图片中出现的“前面带有减号”的数字。于是我借此引出“负数”这一名词,并继续问道:“同学们在哪些生活场景中遇见过这样的数字?你知道它代表的含义吗?”学生经过探讨,举出家庭收支账本、电梯按键等例子,并说明这些例子中出现的负数的实际含义。这时学生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内容便有了基本的了解,于是我便设计如下问题: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负数的含义是什么?借此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思考和探究,从而为高效的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打开良好开端。

2.联系生活经验,启迪学生思维

小到银行储蓄、超市购物,大到经济调控、武器研发,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这说明数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我们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成为我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切入点。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生活经历。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中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灵感,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二)》一课时,我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商场中宣传打折消息的广告牌,并向学生提问:“大家买过打折的商品吗?你理解打折的含义吗?”这一生活化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分享自己购买打折商品的经历,并表示打折即降价的意思。然后我问道:“对于同一件商品,A店打八折,B店打六五折,你会去哪家店购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纷纷选择B店。我便提问道:“为什么选择B店?打六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购买商品时是如何计算折后价格的?”学生根据自己购买商品的经历回答道:“六五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六点五,即原价的百分之六十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创设实际问题,强化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带领学生及时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是,数学的课堂训练常常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影响了课堂训练的质量。而相比于数学问题,学生对自己可能面临的生活问题更富有热情,也愿意投入到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之中。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训练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应用数学。从而强化学生的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的课堂训练环节,我便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小孟有一个高为13cm、底面直径为7cm的圆柱形笔筒,她想在笔筒外部贴一层彩纸,你能帮她算出需要用多少彩纸吗?在生活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好奇心,主动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直接计算圆柱侧面加两个底面的面积,有的学生便提出异议,指出笔筒没有上底面。之后我继续设疑:“如果这是一个很厚的笔筒,小孟想在笔筒内部贴一层彩纸,应该如何计算所需彩纸的面积?”借此促使学生深入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动力,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布置生活课题,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也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暴露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另外,随着科学家在數学领域研究的进步,数学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教育要体现出数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课题,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并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查缺补漏,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课之后,我便给学生布置如下生活实践课题:调查本班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或者统计自己每月的花费情况,据此绘制扇形统计图,最后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之后,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完成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先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本班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然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好百分比后绘制扇形统计图。有的小组则通过某位成员的账本了解其某月的消费情况,据此绘制扇形统计图。最后,在课堂展示环节,我便让各组派出代表分析本组的扇形统计图,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向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展开探究和学习。争取呈现数学亲切有趣的新面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倩.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36):109-110.

[2] 张建鹏.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7(18):102.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热情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热情的小山羊
你有没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