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路径

2020-06-08厉晓妮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红色文化

摘  要: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道德示范、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红色文化被许多高校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在特殊教育院校里,听障大学生由于听觉的缺陷導致其认知、思维、沟通等方式存在鲜明的独特性和一些困难,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偏弱。作为特殊教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立足听障大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直观形象式”“讨论交流式”“情感体验式”等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动。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红色文化;价值认同;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青年学生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1]也曾多次强调要弘扬优良传统,继承红色基因,希望广大青年“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总书记的相关系列论述既蕴含着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寓意着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作为特殊教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全面深刻地认识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更要结合教育对象,积极探索提升青年学生尤其是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路径,切实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细落实。

一、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价值

红色文化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革命精神及思想,既有物质类也有精神类。红色文化的精神本质、价值承载与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高度一致,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道德示范、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红色文化有效引领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以及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快速传播,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红色文化不仅蕴含着先进的思想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生动的革命故事、伟大正确的民族精神以及直观生动的革命史料,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从红色文化的精神本质上说,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积极引领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有效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自觉。“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和追求,也是人才素质的灵魂。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高尚道德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容。如果充分运用红色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借助红色典范与道德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学生的榜样追随,将有利于唤醒个体的情感意识,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进而启发道德自觉,并能付诸行动,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起到了强大的示范作用。

(三)红色文化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红色文化还具有体育精神、劳动精神和美学等精神,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增强其多方面的能力素质,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因而,红色文化被许多高校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红色文化的教育效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彰显。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尚未能形成强烈的价值认同。尤其是特殊教育院校里的听障大学生因听觉缺陷存在感知和思维上的局限性,较健全大学生而言,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度和理解能力偏弱,所以导致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认知壁垒。

二、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局限和困境

听障大学生由于听觉的缺陷导致其认知、思维、沟通等方式较健全学生存在鲜明的独特性和一些困难,导致其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不全面、理解能力偏弱,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偏弱。

(一)听障大学生认知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需要红色文化教学方式个性化。听障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具有独特的个体特征,由于听力损失或障碍的缺陷,他们主要依靠视觉作为获取、加工、组织信息的方式,因而长时间保持双眼聚焦,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影响其教学效果。同时听障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基于上述听障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在对其实施红色文化教育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的问题。即教学内容要针对听障大学生的认知特质进行个性化设计,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辅助解释、理解、感悟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实质,提高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兴趣,满足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二)听障大学生沟通方法的特殊性需要红色文化教学载体多元化。由于大多数听障大学生其听力的缺陷而限制了语言的发展,手语是听障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听力的障碍和手语的使用影响其书面语的表达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很难与健全的人进行深度交流。这就需要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载体,拓展听障大学生的交流空间,以突破或弥补用手语作为交流工具而带来的诸多限制,充分地理解和认知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达到价值认同。

(三)听障大学生情绪发展的复杂性需要红色文化教学方法更具情境性。听障大学生听觉与语言功能的缺陷易引发其特殊的行为反应和心理问题,影响个体与社会的交流沟通,社会交往的阻碍使他们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以及对问题看法的片面性。对听障大学生敏感且复杂的情绪特征而言,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情境化教学传递的情感教学也许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艺术。而红色文化中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故事,“以情感人”,以增强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提升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路径

高等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善于利用和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作为特殊教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听障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要立足听障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沟通方式和情感发展的独特性,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动。

(一)用“直观形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听障大学生主要依靠视觉作为获取、加工、组织信息的方式,其思维方式侧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实施红色文化教育时,教学内容要针对听障大学生的认知特质进行个性化设计,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有效解决听障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独特性问题。首先,讲好红色故事,开展多样化的方式予以呈现。在教育过程中把红色故事讲好、讲精彩,既可以用简洁明了、短小精悍的文字方式呈现,也可以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呈现,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呈现等,以提高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兴趣。其次,课堂内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红色影视宣传周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紀念馆进行现场教学等,把红色文化的精神本质融入到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接受和认同红色文化,提升自身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二)用“讨论交流式”实现教学互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聋人抗逆力研究结果中指出,“‘共同交流是帮助聋人获取信息、获得支持、理解世界的最佳途径,是一个适用于每位聋人的保护性因素。”[3]在利用手语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听障大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而导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课堂交流方式单一,学生讨论不够充分。教育者可以引入的“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微信、QQ群等交流方式,打通听障学生与健听教师共同讨论的空间,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互动。比如,有的教学平台有讨论区、调查问卷、投票、弹幕讨论等多种交流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听障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的弱点。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现状,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提升价值认同,让他们在思想碰撞和矛盾困惑解决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认同。

(三)用“情感体验式”创设教学情境。一般来说,当某种对象符合或是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即是主体对客体产生价值认同时,主体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愿意接受它,并将之作为活动的对象;当某种对象不符合或者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主体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疏远、躲避甚至拒绝的心理。[4]听障大学生的肢体语言、情感丰富,可塑性和模仿力很强。在教育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感人故事,合理运用数字新媒体技术,让学生亲自体验,比如,把红色故事拍成微电影、微视频、抖音,还可以排成舞台剧、舞蹈等,让学生置身于参与式教学场景中,充分利用其肢体语言、情感丰富的特点,在体验中认知、在体验中感动、在体验中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其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人民日报,2017-1-3(2)

[2]李晓亮,从红色传承中汲取丰富营养[N].人民日报,2019-12-1(6)

[3]刘颖.国外聋人抗逆力研究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6,(11).

[4]韦诗业.基于认同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4).

作者简介:

厉晓妮(1974-),女,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听障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2019430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