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堂的研究
2020-06-08莫小金
莫小金
摘 要:这些年来教育部一直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内容,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这一缕教育改革光芒照射到了农村小学,也照射到了不能来到学校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身上。于是,学校抓住时代的好机遇,为重度残疾儿童设计了“送教上门”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残疾儿童好好地“补钙”,逐渐健康成长呢?经过研究,我发现了:一、“送教上门”课堂要有深度;二、“送教上门”课堂要有长度;三、“送教上门”课堂要有宽度;四、“送教”课堂要有容度;五、“送教”课堂要有梯度。
关键词:农村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堂研究
这些年来教育部一直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内容,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这一缕教育改革光芒照射到了农村小学,也照射到了不能来到学校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身上。于是,学校抓住时代的好机遇,为重度残疾儿童设计了“送教上门”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残疾儿童好好地“补钙”,逐渐健康成长最终茁壮呢?经过研究,我发现了:
一、“送教上门”课堂要有深度
面对一问三不知,甚至是一问三不动的残疾儿童,我们的课堂不能像学校的课堂那样,若生搬硬套的话,不仅会事倍功半,还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特殊的学生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要求“送教上门”课堂要有深度。这里的深度不是指授课内容高深难懂的意思,而是指老师下深功夫,吃透教材,用准教材,然后在“送教”的课堂中深入浅出。能做到深入浅出的层面可不简单,它需要“送教”老师从繁忙的学校工作中再挤出时间来反复地备课,为一两个特殊儿童备课。乍看不值得,可“送教”老师眼里每位學生都是平等的,当看到这些儿童有点滴进步时,“送教”老师为自己的深度课堂感到满足,欣慰!
二、“送教上门”课堂要有长度
重度残疾儿童比普通健康儿童更加缺乏忍耐性、稳定性。一节课40分钟全程专心致志地听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给这群弱势儿童送教,重在有蚕吃桑叶的耐心,教教停停中缓慢前行,可并不能因为一节课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就延长授课时间,这种理解和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有长度的课堂指的是“送教”课堂的长期持续,不是送前期停后期,不是送一段歇一段,也不是送初一忘十五。有长度的“送教”课堂是不会累,也不能累的课堂,秉持的是持久战的教育理念,只有达成这样的“送教”共识,“送教”效果才会循序渐进,最终达到“送教”目标,实现均衡教育。
三、“送教上门”课堂要有宽度
“宽度”这个词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大面积,课堂要有宽度是指宽敞的授课环境吗?是重度残疾儿童在宽阔的空间里随意、自由地受教育吗?或是在宽广的室外展开别具一格的“送教”课堂吗?这些都不对,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宽度课堂。因为重度残疾儿童的自制性、自律性、自觉性是零,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吆喝三五声,可能会有抽搐的小手突然袭击人,还可能会放个响屁之后接连涌出臊尿臭屎,同时还嬉皮笑脸地做个鬼脸,此时的“送教”老师并不是哭笑不得这么简单了,面对这种学校里绝对不会出现的奇葩情况,“送教”老师不能撒手不管,一走了之,不能怒发冲冠大声吆喝,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微笑着处理这些突发情况,宽恕这些无知的重度残疾儿童,宽容他们天生的缺陷和无奈,以慈母般的爱拓宽“送教”课堂的内涵。
四、“送教”课堂要有容度
“送教上门”意味着这是一场走教课,走进学生家里,这不可避免地会与家长有接触、有碰撞。或许当“送教”老师兴致勃勃赶到“送教”家庭时,虽然没吃闭门羹,但却发现家长莫名其妙地拉着个苦瓜脸;或许当“送教”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残疾儿童授课时,在一旁陪读的家长却突然训斥老师上这种课无聊,占用了他干活的时间;或许当“送教”老师语重心长地向家长讲述特殊教育的方法时,浅陋的家长会因为不认同老师的教育理念摔手扬长而去……所有的这些不被理解会让“送教”老师感到郁闷、委屈。毕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海一样的胸怀,能容百川。所以,“送教”老师的心胸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容纳着来自“送教”中的各种压力、误解、抨击,经过自身的过滤,“送教”老师们把这种巨大、隐形的负能量转化成了不可估量的工作动力。
五、“送教”课堂要有梯度
“送教”课堂是给重度残疾儿童开设的,但是“送教”老师却不因残疾儿童已经十一二岁了就给他们上简单的文言文,求圆柱体积、读长篇英文故事,而给他们备的课是认识颜色、感知图形大小、学习简单发音……这些都是学前班出现的课程,怎么不遵守规矩跑到小学中高年级来了呢?其实“送教”老师不是一股脑胡来一通,也不是应付了事,因为这些重度残疾儿童虽然有一定年纪了,但智力发育极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动,所以“送教”老师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很浅显的内容有时十个课时才能教会他们,“送教”老师就会像爬楼梯,小心谨慎地抬起脚迈出一小步,然后又在新一级阶梯训练,直到残疾儿童身体消化了“送教”餐食。就这样梯田式地“送教”课堂悄悄地伴随着重度残疾儿童微不足道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桂林,陈小玲,何志芳.佛山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16):8-11.
[2]马继忠,马玉梅.依托"和教育"平台实施"送教上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8(11).
[3]陆丽.清泉心上流——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行动研究[J].湖南教育(D版),2017(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