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0-06-08周雪兰
周雪兰
摘 要:学好语文能提升一个人的素养,习得做人、做事的智慧与方法;能引导人关注生命,明确理想,为未来奋斗前行;能传递文化精髓,传承民族精神。同时,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为例,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途径;课堂气氛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着新的教学环境与师生关系,除了最初的紧张外,更多的是兴奋,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和玩不完的游戏,影响了课堂正常教学进度。笔者认为,如果将孩子们充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转移到课堂中,将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搜索了网络各种信息,请教了有经验的前辈与同事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设置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致
设置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用活动影响学生的情绪,让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着高度、积极的学习兴致。当然,如何定义趣味性由学生决定,因此还需要教师们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生现状,迎合学生心理。
如,在学习《春》这一篇文章时,笔者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在课间活动上,久久不能恢复。见此情景,笔者只好调整教学进度,临时增设了一个教学活动。那就是让他们拿上自己的画笔,走出教室寻找春天的足迹。这一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大家急忙准备并催促笔者出门。就这样,师生来到了操场上、公园里,附近的郊外,捕捉着春天的踪影、欣赏着春天的魅力。虽然这次“写生”活动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能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春”这一事物上,还是值得肯定的。再如,学到《散步》这一篇文章时,笔者邀请同学们参加了一场课本剧表演,即全班同学们分为几组,每一组的学生都要在研读文本、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确定演员名单和演出内容。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大获肯定,也成為了今后教学工作中常见活动之一。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趣味性教学活动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外出写生或者参与表演,符合学生爱热闹、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因此发挥出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师生互动频率,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
师与生是教学活动涉及的重要主体,教师的素养与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都影响着教学效率,关系着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强化师生互动成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还未熟悉初中教学进度和教师教学思路,因此笔者强化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来是为了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二来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与学生展开了亲密的互动:先是询问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调整了预期的教学进度;其次,笔者公布了本次课堂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让师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再次,笔者带领学生进入到了文本的阅读中,分析着文章的主旨,欣赏着文字与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并引入了文章写作背景,增加了学生知识积累;最后,笔者运用了课堂提问技巧,提出了多个问题:文章的开头“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而到了文章的结尾“我”又加快了脚步?你能概括出紫藤萝瀑布的特点吗?你从花中感悟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你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就能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手实践活动中,教师都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询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或者带领学生阅读或者使用课堂提问技巧,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学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课堂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的学习机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着独立,期待着自由,由此新课改提出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号召。这一新变化不得不让教师们重新审视学生的价值以及其在课堂中的作用,做出了将课堂交给学生的重大决定,让学生拥有自由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鸟》《狼》这几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时,笔者一改往日的教授活动,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了一个自由探索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同学们可以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故事内容;可以与同桌交谈,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可以从课后问题开始研究,改变过去的学习顺序等。只要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任何方式都值得肯定。当然,在此过程中,笔者也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制止学生闲谈;给予学生语言和物质上的鼓励——保持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态度;提供恰当的引导——指明探索的方向。就这样在教师引导,学生努力下,同学们获得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爱上了语文课程。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正确看待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明,明确了“教”与“学”之间的地位,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满足了学生渴望独立的心理,值得教师同仁们借鉴。
综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利用他们性格中的优势制定了几条教学途径,如上所示,以期能营造一个活泼、健康的课堂环境,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江西教育,2017(36).
[2]陈兴瑞.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87).